[发明专利]一种实验用猕猴的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0721.7 | 申请日: | 2015-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1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武;杨闽楠;陈倩;胡宗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宜宾横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446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 猕猴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用猕猴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Macaca mulatta)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Eere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动物,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
猕猴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物种,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mates, NHP)与人类的遗传物质有95%以上的同源性,并在组织结构、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与人类高度近似,因而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已成为解决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中国SFDA和美国FDA明确要求二类以上的新药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取得NHP动物实验的可靠数据。中国还规定:“对神经类、精神类、麻醉类、生物制品类、计划生育类药器具等必须经NHP动物实验后经批准方能进入临床实验。”当前,随着艾滋病、帕金森、肿瘤、肺损伤、肝损伤等长期困扰人类顽疾的NHP疾病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关药物研究特别是临床前评价,NHP的应用是绕不过去的坎。NHP对于新药特别是蛋白类生物制品新药研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猕猴,作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应用于实验动物研究的种群数量最近几年已逐年增加,但由于目前国际上主要是以养殖食蟹猴为主,对于猕猴的饲养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还是来源于野生,用野生猴进行实验一方面因其没有清楚的遗传背景、明确的微生物状态和稳定的生物学特性,使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令人怀疑;另一方面,对野生猴的过度捕捉必然会造成野生资源的枯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不相符。
中国对实验灵长类动物资源同样高度重视,实验猕猴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实验动物平台建设》项目,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条件。科技部制定了《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及其质量标准》,成立了“灵长类实验动物产业战略联盟”。正是由于实验猕猴的巨大应用价值,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我国)将其列为科研战略性资源。甚至有专家预测,将来医药事业的竞争可能就是实验灵长类动物资源的竞争。
因此了解实验猕猴的遗传背景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通过现有的遗传档案管理系统对实验猕猴进行调整、遗传信息管理,建立实验动物猕猴详细的个体档案及谱系系统,建立有效、准确可靠、快捷简便的遗传背景监测,同时建立完善的饲养、繁育标准化操作流程、防疫制度及疫病防控方案,为实验猕猴种群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尤为重要。
据2009年统计,中国实验猴的存栏量21万余只,其中猕猴近3万只。而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国际市场对实验猕猴的需求量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10年,实验猕猴的全球需求量接近20万只,而当年全球实验猕猴的繁殖量仅为13万余只,市场需求缺口十分明显。另据相关预测显示,未来五年(2012-2016年),全球医用实验猕猴市场需求量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到2016年需求量将达到25-30万。
就中国国内需求而言,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成本的比较优势,国际上大的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将研发中心转入中国,或将相关研发任务外包。这既是对中国实验动物的肯定,也是对全球动物实验发展空间的肯定。将有效地促进国内实验猴以及模式动物的使用量,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会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用于科研的猕猴属动物多达10万余只,中国每年也需要数千只。虽然一些发达国家投巨资先后建立了一些猴场,但目前仍然需要从中国、越南等猕猴出产国进口大量恒河猴。
中国实验猴的饲养规模及需求逐渐扩大,但却因为长期缺乏规范的管理,导致行业之间无序竞争、违规违法、发展落后和动物品质低等一系列问题,不仅给资源保护造成了巨大隐患,也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目前国内恒河猴的繁殖主要采用一公多母式的群养繁殖,但随着生物医学对实验动物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繁殖方法的缺点日益明显:
一、一公多母式群养繁殖所需繁殖房舍占地面积大,成本费用高;
二、一公多母式群养繁殖往往是在开放环境下进行饲养繁殖,猕猴种群个体接触频繁,不利于病原微生物控制;
三、一公多母式群养繁殖往往群体混杂,不利于猕猴个体活动的观察与记录,不便于研究猕猴的生态以及行为等项目的展开;
四、一公多母式群养繁殖往往由于猕猴公猴可选择的母猴数量基数大,但由于公母猕猴间的亲和性不同,可能致使部分母猴不孕。同时个体差异,公猴的亲近程度,往往存在母猴被欺负,导致个体状况下降,转化成病弱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宜宾横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宜宾横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0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早熟优质三黄鸡快速制种方法
- 下一篇:大型一体化浮式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