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000323.5 | 申请日: | 2015-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6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郑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忠文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2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阳虚 慢性 支气管炎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咳喘”范畴。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入侵②、久咳不已、反复发作③、年老体虚,水津不布,痰饮阻肺④、吸烟、饮酒等因素伤及于肺。病变经久不愈,则肺脾损及于肾,病情严重者常有喘息不能平卧,动则尤甚等肾不纳气之侯。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和气短或伴有喘息。症状初期较轻,随着病程进展,因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愈发频繁,症状亦愈严重,尤以冬季为甚。目前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血管扩张剂、化痰剂等,对于急性发作者效果较好,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但容易引起体内菌群紊乱,机体抗药及药物不良反应,且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本病。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风寒袭肺型、风热犯肺型、燥热伤肺型、痰湿蕴肺型、痰热郁肺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等七型,目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有多种,但针对于脾肾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脾肾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艾实1-4份、乌药6-9份、野核桃仁30-33份、白术4-7份、刺五加8-11份、党参8-11份、粉背蕨16-19份、茯苓11-14份、薏苡仁15-18份、白绿叶6-9份、辫子草根10-13份、沉香2-5份、蘘荷8-11份、野马追30-40份、紫荆果7-10份、棕叶芦25-30份、女贞子8-11份、甘草5-8份。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艾实【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艾的果实。【性味】味苦;辛;性温【功能主治】温肾壮阳。主肾虚腰酸;阳虚内寒。
乌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性味】辛;温【归经】脾;胃、肝、肾、膀胱【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尿频;遗尿。
野核桃仁【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挑的种仁。【性味】甘;性温【归经】肺;肾;大肠经【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温肾助阳;润肤;通便。主燥咳无痰;虚喘;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皮肤干裂。
白术【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性味】味苦;甘;性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刺五加【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根茎或茎叶。【性味】味微苦;辛;性温【归经】归脾;肾;心经【功能主治】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
党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常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管花党参、球花党参、灰毛党参的根。【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主治】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
粉背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粉背蕨的全草。【性味】温;淡;平微涩;无毒【归经】肺;脾;肝经【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健脾利湿;活血止血。主咳嗽;泄泻;痢疾;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吐血;便血;白带;淋证;跌打损伤;瘰疬。
茯苓【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性味】甘;淡;平【归经】心;脾;肺;肾经【功能主治】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薏苡仁【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性味】甘;淡;微寒【归经】脾;肺;肾经【功能主治】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
白绿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白绿叶的叶及根皮。【性味】味甘;酸;淡;性平【归经】肺;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止咳平喘。主慢性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黄疸型肝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忠文,未经郑忠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03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靶向造影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拔牙后出血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