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伸缩式转向装置用外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490001293.9 | 申请日: | 2014-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7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 发明(设计)人: | 真庭高广;小池彻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1/184 | 分类号: | B62D1/184;B62D1/1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转向 装置 用外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伸缩式转向装置用外柱。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向转向轮(除了叉车等特殊车辆,通常为前轮)付与转向角的转向装置,广泛已知例如图6所示的构造。转向装置在被车身1的支承圆筒状的转向柱2的内径侧,能旋转地支承有转向轴3。而且,在与转向柱2的后端开口相比向后方突出的、转向轴3的后端部分固定有方向盘4。使方向盘4旋转时,该旋转经由转向轴3、万向接头5a、中间轴6、万向接头5b,传递至转向齿轮单元7的输入轴8。输入轴8旋转时,配置在转向齿轮单元7的两侧的一对横拉杆9、9被推拉,向左右一对转向轮付与与方向盘4的操作量相应的转向角。
在这样的转向装置中,以往已知用于根据驾驶者的体格、驾驶姿势来调节方向盘4的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为了构成伸缩机构,转向柱2将前侧的内柱10的后端部能在轴向相对变位地内嵌在后侧的外柱11的前端部。由此,使全长能呈望远镜状伸缩。另外,转向轴3的构造是:利用花键配合等将外管12与内轴13自由传递力矩、且自由伸缩地组合。
转向柱2和转向轴3的构造为:在碰撞事故时吸收冲击能量的同时,使方向盘4向前方变位。即,在碰撞事故时,汽车撞击其他汽车等的一次碰撞,接下来会产生驾驶者的身体碰撞方向盘4的二次碰撞。在该二次碰撞时,对施加给驾驶者的身体的冲击进行缓和,保护驾驶者。因此,需要将支承有方向盘4的转向轴3以如下方式支承:能由于伴随二次碰撞的向前方的冲击负荷而相对于车身1向前方变位。因此,转向柱2由于二次碰撞的冲击负荷,外柱11将转向柱2的全长缩小,转向轴3的外管12将转向轴3的全长缩小,从而向前方变位。由此,防止对与方向盘4碰撞的驾驶者身体施加大的冲击。
图示的例子还装配有能调节方向盘4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并且,还装配有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该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将电动马达14作为辅助动力源来降低操作方向盘4所需的力。因此,在转向柱2(内柱10)的前端部结合固定有对构成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的蜗轮蜗杆减速器等进行收纳的壳体15,并且,将壳体15相对于车身1支承为能以横轴16为中心摆动变位。另外,相对于在该车身1的其他位置支承的支承支架17,将固定设置在转向柱2(外柱11)的一部分的柱侧支架18支承为能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变位。
在倾斜机构、伸缩机构的情况下,除了电动式以外,还可能需要基于调节柄的操作,在能调节方向盘4的位置的状态、与能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的状态间进行切换。关于这样的位置调节机构的以往构造的一个例子,除了上述图6之外,使用图7来进行说明。为了使外柱11的前端部的内径能弹性地扩大缩小,在外柱11的前端部或靠近中间部分的下表面设有在轴向较长的槽19。另外,在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该槽19的部分设有一对被夹持板部20、20。而且,在一对被夹持板部20、20的互相对齐部分形成有分别在外柱11的轴向较长的前后方向长孔21、21。另外,在构成支承支架17并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两个被夹持板部20、20的互相平行的一对支承板部22、22,形成有以横轴16为中心的部分圆弧状的上下方向长孔23、23。而且,在各长孔21、23中插通有调节杆24。利用装配有调节杆24的扩大缩小机构,将两个支承板部22、22彼此的间隔扩大缩小,仗得外柱11的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能调节,能将外柱11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为了构成扩大缩小机构,在调节杆24的基端部,在从两个支承板部22、22中的一个支承板部22(图7的左方)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结合固定有调节柄25的基端部。另外,在一个支承板部22的外侧面与调节柄25之间设有凸轮装置26。凸轮装置26基于驱动侧凸轮27与被驱动侧凸轮28的相对变位,将轴向尺寸扩大缩小。凸轮装置26使被驱动侧凸轮28仅能沿着在一个支承板部22形成的上下方向长孔23变位(阻止旋转的状态)地卡合在上下方向长孔23。另一方面,驱动侧凸轮27能利用调节柄25与调节杆24一起转动。在调节杆24的末端部,在从两个支承板部22、22中的另一个(图7的右方)支承板部22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固定有螺母29。而且,在另一个支承板部22的外侧面与螺母29之间设有推力轴承30和按压板31。在按压板31的内侧面设有卡合块32,使卡合块32仅能沿着在另一个支承板部22形成的上下方向长孔23地卡合在上下方向长孔23变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900012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滑脱块
- 下一篇:一种调节伸缩行程的新型悬臂式管套管管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