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全双工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84171.5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3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A·弗鲁斯卡;M·弗洛迪格;E·达尔曼;M·霍克;S·帕克瓦尔;C·蒂德斯塔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14 | 分类号: | H04L5/14;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网络 中的 双工 | ||
技术领域
所提出的技术大体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和接收,并且更特别地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全双工的使用。
背景技术
常规无线电收发器不能在相同频带上同时发射和接收信号。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的干扰太强以致于不能对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相反,常规收发器使用频分双工(FDD)在不同的频率上和/或使用时分双工(TDD)在不同的时间点处发射和接收。
然而,收发器设计中的最新进展[1,2]允许相同频率上的同时传输和接收。这被称为全双工。为了实现全双工,无线电节点必须完全地消除起因于其自身传输的对接收信号的显著的自干扰[3]。如果节点不能听到其自身的信号,那么其自身的传输将不会干扰其他分组;其可以同时地发射和接收。全双工对于网络设计具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蜂窝网络可以将其频谱需要切割一半的事实。
然而,在多小区系统中,在节点或小区中使用全双工增加了系统中的干扰水平。这是因为在每个小区中,发射器可能在上行链路方向和下行链路方向二者上而不仅在一个方向上是活跃的。因此,在一个节点或小区中使用全双工可能使相邻的节点或小区中的性能严重退化。因此,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使用全双工不总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目标是提供用于确定何时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的方法和无线节点。
该目标和其他目标由所提出的技术的实施例满足。
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涉及由无线节点执行的、用于确定何时在该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估计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对相邻无线节点的影响。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估计的影响,来决定是否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
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涉及无线节点,其被配置为确定何时在该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无线节点被配置为估计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对相邻无线节点的影响。无线节点还被配置为基于所估计的影响,来决定是否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
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涉及无线节点,其用于确定何时在该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无线节点包括估计模块,其用于估计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对相邻无线节点的影响。无线节点还包括决定模块,其用于基于所估计的影响,来决定是否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
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涉及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估计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对相邻无线节点的影响,并且基于所估计的影响,来决定是否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
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涉及包括以上计算机程序的载体,其中载体是以下各项之一:电子信号、光信号、电磁信号、磁信号、电信号、无线电信号、微波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所提出的方案的优点在于,在受控制的干扰水平的情况下,获得全双工的局部益处(更高的带宽)。其他优点将在阅读详细描述时得以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以下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实施例连同其进一步的目标和优点,其中:
图1a、图1b和图1c是一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节点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的示意性流程图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由无线节点执行的、用于确定何时在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的方法的示例。
图3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无线节点的示例,该无线节点被配置为确定何时在该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
图4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备选实施例的无线节点的示例,该无线节点可操作以确定何时在该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
图5的示意性方框图示出了根据备选实施例的无线节点的示例,该无线节点用于确定何时在该无线节点中使用全双工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
具体实施方式
贯穿附图,相同附图标记被用于类似或对应的元件。
如在背景技术章节中所描述的,在一个节点或小区中使用全双工可能使相邻节点或小区中的性能严重退化。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全双工不总是有利的。因此,需要用于确定何时使用全双工是适当的并且何时不是适当的高效的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41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