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部件的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81112.2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0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良贵;斋藤笃史;天野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F03C1/06;F04B1/22;F04B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部件 制造 装置 | ||
金属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主轴;基座部;驱动部,其沿主轴的轴向驱动主轴及基座部中的至少一方。在主轴及基座部中的一方设有用于保持第一部件的第一保持部,在另一方以与第一保持部对置的方式配置有用于保持第二部件的模具(93)。模具(93)包括:底壁(11);侧壁(12A),其从底壁(11)沿与底壁(11)交叉的方向延伸;在侧壁(12A)形成有相对于与主轴的轴向平行的面朝底壁(11)侧倾斜的壁面即阻尼壁(13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部件的制造装置,更进一步特定地,涉及具有接合了由互不相同的金属制成的部件的结构的金属部件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有时会采用具有由互不相同的金属制成的部件彼此相互被固定的结构的金属部件作为机械部件。例如,作为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的柱塞滑靴,已知有在由钢制成的基部固定了由铜合金制成的滑动部的结构。这种柱塞滑靴中,有时会使用将滑动部铆接固定于基部的结构。
就将滑动部铆接固定于基部而言,在将滑动部安装于基部前,需要事先将滑动部加工成可铆接固定的形状。因此,存在因滑动部的加工费用而引起的滑动部件的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对此,提出了如下的柱塞滑靴,即,向基部按压滑动部而使其变形,并使滑动部与基部卡合,由此将滑动部固定于基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89241号公报(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92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柱塞滑靴的结构中,不过是将滑动部卡合固定于基部。因此,在柱塞滑靴被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滑动部相对于基部的固定状态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进行的,其提供了一种具有由互不相同的金属制成的部件彼此相互被直接牢固地接合的结构的金属部件的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金属部件的制造装置是通过将由第一金属制成的第一部件和由第二金属制成的第二部件接合来制造金属部件的金属部件的制造装置。该金属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主轴;基座部,其相对于主轴在轴向隔开间隔地配置;驱动部,其沿主轴的轴向驱动主轴及基座部中的至少一方。在主轴及基座部中的一方设有用于保持第一部件的第一保持部,在另一方以与第一保持部对置的方式配置有用于保持第二部件的模具。模具包括:底壁;侧壁,其从底壁沿与底壁交叉的方向延伸。在侧壁形成有相对于与主轴的轴向平行的面朝底壁侧倾斜的壁面即阻尼壁。
本发明人针对将由不同金属制成的部件彼此相互地直接牢固地接合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得到如下的见解而想到了本发明。在使第一部件在与模具内配置的第二部件接触的状态下不改变相对于第二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地绕旋转轴相对旋转而对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进行加热,之后,维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接触的状态的同时对其进行冷却,由此能够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直接接合。通过由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进行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热对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进行加热,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接合。此时,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接合面的一部分,具体的是在包括第一部件的旋转中心在内的区域有时会形成有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未接合的区域(未接合区域)。该未接合区域的存在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接合强度下降。
当使第一部件在与模具内配置的第二部件接触的状态下旋转而对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进行加热时,在被加热状态下变形阻力比第一部件小的由第二金属制成的第二部件发生变形,其一部分侵入第一部件与模具侧壁间的间隙而形成毛刺。如果该毛刺变大,则形成有上述未接合区域的情况变多。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因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摩擦而产生了的摩擦热的一部分向毛刺流出,有助于接合的摩擦热在接合面附近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1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