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透气性铸型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76485.0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61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麟;藤井义正;岩永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02;B22D27/1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物品 制造 方法 以及 透气性 铸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物品的制造方法(以下有时称作送气加压铸造。)以及透气性铸型,其中,将比铸型模腔的整体体积小且比产品模腔的体积大的金属熔液向透气性铸型重力浇注,接下来从浇口部送入气体,压入熔液流路内的金属熔液,由此将所述产品模腔内的金属熔液向上推,利用金属熔液来填充所希望的模腔部分。
背景技术
在重力浇注(以下有时称作浇注。)下的铸造物品的制造中,作为透气性铸型的使用砂子来造型的铸型、所谓的砂型是最通常使用的。若使用这样的透气性铸型(以下有时称作铸型。),则在向特定形状的模腔填充熔液时,能够将残留的气体(通常为空气)从模腔表面挤出,在模腔整体中充满金属熔液(以下有时称作熔液),获得与模腔实质相同的铸件。铸型的模腔通常具有浇口部、浇道部、冒口部以及产品部,上述部分被依次供给熔液。并且,在以往的技术中,在浇口部形成充满产品部的量的熔液顶面高度而浇注结束。
这样凝固了的铸造物品成为浇口部、浇道部、冒口部以及产品部作为铸件而连结起来的形态。在此,冒口部是为了产品的健全化而设定的模腔,不能说是不必要的部分,但浇口部、浇道部只不过是到达产品部的熔液的路径,原本就是完全不必要的部分。因此,若是在浇口部、浇道部中填充有熔液的状态下使熔液凝固,则无法实现注入成品率的大幅改善。另外,若为连结有不必要的部分的铸件,则在作为后续工序的产品部的分离工序中需要花费与产品部和不必要的部分的分离作业相当的工时,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因此,在重力浇注中,作为铸件而存在浇口部、浇道部的情况成为较大问题。
日本特开2007-75862号以及日本特开2010-269345号提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的划时代的方法。该方法是指,为了向透气性铸型的模腔(以下有时称作铸型模腔。)中的一部分、即所希望的模腔部分填充金属熔液,重力浇注比铸型模腔的整体体积小且与所希望的模腔部分几乎相等的体积的熔液,在浇注后的熔液凝固之前,从浇口部送入压缩气体而向所希望的模腔部分填充熔液使其凝固。根据该方法,根据熔液顶面高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压力由压缩气体填补,因此,不言而喻,能够期待浇口部的熔液几乎不需要,而且能够期待浇道部的熔液也几乎不需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进行了用于实现日本特开2007-75862号以及日本特开2010-269345号所记载的方法的研究,其结果是,发现了如下情况:在浇注与所希望的模腔部分相当的体积的熔液的情况下,当由于气体送气装置的动作的不稳定等导致气体的送气速度、送气压力产生不良情况时,有时送气气体的一部分会侵入产品部或者冒口部,使产品产生浇不足缺陷、缩孔缺陷。关于该现象,以下,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图8(a)~图8(c)按照工序来表示日本特开2007-75862号以及日本特开2010-269345号涉及的送气加压铸造的一个例子。铸型101是使用作为透气性铸型的湿砂型的一个例子,将由构成砂箱102的上砂箱102a保持的上铸型101a与由同样地构成砂箱102的下砂箱102b保持的下铸型101b进行合模而配置在平台103之上。铸型模腔104包括:由产品部105a与冒口部105b构成的产品模腔105;构成熔液流路106的一部分而与产品模腔105连结的水平方向的浇道107;构成熔液流路106的一部分而与浇道107连结且供熔液流下的浇口部108。
图8(a)表示将所希望的模腔部分设为由产品部105a与冒口部105b构成的产品模腔105而刚刚从浇注装置(未图示)向浇口部108重力浇注与产品模腔105的体积几乎相等的体积的熔液M之后的状态。图8(b)表示接下来从浇口部108利用自气体送气装置100排出的气体G将熔液M良好地压入产品模腔105进行填充的状态。这样,在适当地进行了送气加压的情况下,在产品模腔105内充满熔液M,能够获得健全的铸造物品。
然而,当在填充过程中因某些原因使气体G的送气速度、送气压力产生不良情况时,如图8(c)所示,气体G沿着浇道107的顶部,比浇道107内的熔液M抢先行进,侵入到产品模腔105,其结果是,熔液M朝向产品模腔105的压入变得不充分,存在铸造物品产生浇不足缺陷、缩孔缺陷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76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