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5911.0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4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西田诗朗;椋野润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631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权太白,戚传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中的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中使用电力线缆等线束。另外,近年来已知下述的连接器:不使用线束而通过使逆变器侧的端子与电动机侧的端子嵌合来将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直接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72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此外,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所示,在将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直接连接的连接器中,通常,在对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暂时定位之后,将逆变器侧的端子与电动机侧的端子嵌合。在该情况下,在将端子间嵌合时,有时会由于零件误差、组装误差而导致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如果产生如上所述的位置偏移,则难以将端子间良好地嵌合,端子间的连接变得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创作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地吸收在将端子间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向各方向的位置偏移,容易地进行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对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逆变器侧端子台,设置于所述逆变器侧;电动机侧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侧;第1壳体,被浮动支撑于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内设置的第1支撑面;第2壳体,被浮动支撑于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内设置的第2支撑面;第1端子,被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内,与供给来自所述逆变器的交流电源的逆变器侧端子在与所述第1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第2端子,被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内,与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侧端子台的电动机侧端子在与所述第2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以及导电线,具有挠性,一个端部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2端子连接,并且被配置成能够分别在沿着所述第1支撑面的方向上和沿着所述第2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
在上述连接器中,第1端子相对于逆变器侧端子在与第1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因此,在将第1端子与逆变器侧端子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与第1支撑面的正交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改变阴阳嵌合的嵌合的程度来吸收该位置偏移。并且,第1壳体被浮动支撑于第1支撑面,与保持在第1壳体内的第1端子连接的导电线能够在沿着第1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因此,在将第1端子与逆变器侧端子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沿着第1支撑面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能够使第1壳体和第1端子与导电线一起在沿着第1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来吸收该位置偏移。
另一方面,第2端子相对于电动机侧端子在与第2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阴阳嵌合,因此,在将第2端子与电动机侧端子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与第2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改变阴阳嵌合的嵌合的程度来吸收该位置偏移。并且,第2壳体被浮动支撑于第2支撑面,与保持在第2壳体内的第2端子连接的导电线能够在沿着第2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因此,在将第2端子与电动机侧端子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在沿着第2支撑面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能够使第2壳体和第2端子与导电线一起在沿着第2支撑面的方向上滑动来吸收该位置偏移。在如上所述的上述连接器中,在逆变器侧端子与第1端子的嵌合以及电动机侧端子与第2端子的嵌合中,通过有效地吸收将端子间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向各方向的位置偏移,能够容易地进行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
在上述连接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导电线配置于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内,在所述逆变器侧端子台,所述第1支撑面与所述第2支撑面平行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沿着第1支撑面的方向与沿着第2支撑面的方向是同一方向,因此能够易于在逆变器侧端子台内配置导电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有效地吸收将端子间嵌合时两端子间的相对位置向各方向的位置偏移,能够容易地进行逆变器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逆变器侧端子台与电动机侧端子台的嵌合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从正面观察逆变器侧端子台和电动机侧端子台的嵌合部分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III-III剖面的剖面结构、即逆变器侧端子台与电动机侧端子台的嵌合部分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4是逆变器侧端子台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支撑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状态下的逆变器侧端子台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电动机侧端子台的放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59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