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4760.7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3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庆一;大本节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7B7/14 | 分类号: | F27B7/14;C10L9/06;F27B7/38;F27D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利用含氧处理气体进行煤的去活化处理。
背景技术
干馏后的煤其表面活化,容易和氧相结合,如果直接保管,则有可能会在其和空气中的氧所产生的反应热作用下发生自燃。因此,通过将干馏后的煤曝露于含氧处理气体环境中,可以首先使氧结合到该煤的表面,实现该煤的去活化,防止保管时发生自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37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95/13868号手册
发明概要
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此外,作为对干馏后的煤进行去活化处理的装置,研究有如下所述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设置有被供应干馏后的煤及处理气体的回转窑,并设置有多根进料管,其在该回转窑内在其圆周方向邻接配置,供冷却水流通。
上述煤去活化处理装置通过旋转回转窑及多根进料管,利用在进料管内流通的冷却水对煤进行冷却,同时利用回转窑主体的旋转对煤进行搅拌,并且多根进料管穿过煤在回转窑内堆积而成的煤层内,将该煤抬高到煤层表面的上方,使其从上方掉落到煤层表面,借此对煤进行搅拌,从而利用处理气体对煤进行去活化处理。
然而,相关业者要求上述煤去活化处理装置能更进一步有效地实施上述煤的去活化处理。
根据这一情况,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可以防止煤自燃,并使氧被有效地吸附到煤的表面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是利用含氧处理气体进行煤的去活化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窑主体和进料管,所述窑主体设置为可旋转,上述煤及上述处理气体被供应到其内部,所述进料管设置为可以和上述窑主体一同旋转,并且在上述窑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冷却水于其内部流通,在上述进料管的外周部设置有一对向其直径方向突出的叶片,以上述窑主体旋转时穿过上述煤在上述窑主体内堆积而成的煤层的方式配置上述进料管及上述一对叶片,并且以上述进料管中心轴所通过的轨迹的切线和上述一对叶片的平分线所成角为0度~40度的方式配置上述进料管及上述一对叶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二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是上述第一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上述一对叶片中的一个与上述一对叶片的平分线所成的叶片角大于休止角的方式配置上述一对叶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三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是上述第二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叶片角为45度~85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四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是上述第一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叶片在上述进料管的直径方向上的最小长度为该进料管半径的5%~45%。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通过以窑主体旋转时穿过煤在窑主体内堆积而成的煤层的方式配置进料管及一对叶片,并且以进料管中心轴所通过的轨迹的切线和一对叶片的平分线所成角为0度~40度的方式配置进料管及一对叶片,从而可以利用在进料管内流通的冷却水对煤进行冷却,同时利用窑主体的旋转对煤进行搅拌,并且利用进料管及一对叶片将规定量的煤抬高到窑主体内的煤层表面的上方,使其从上方掉落,对煤进行搅拌,使该煤和处理气体有效地接触。借此,可以防止煤自燃,并使氧被有效地吸附到煤的表面上。和进料管上未设置叶片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窑主体的全长,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向视截面放大图。
图3是上述煤去活化处理装置所具备的进料管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基于附图所说明的以下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3,说明本发明相关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对干馏后的煤1进行去活化处理的煤去活化处理装置100具备接收干馏后的煤1的料斗101和螺旋进料器102,该螺旋进料器102的基端侧连接、设置到料斗101的出料口,是旋转上述料斗101内的上述煤1,将其从一端侧(基端侧)搬运到另一端侧(前端侧)的旋转式搬运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47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将遗传样本基因分型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