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处理用于由再生纤维素生产成型体的回收棉纤维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80064674.6 申请日: 2014-11-18
公开(公告)号: CN105765116B 公开(公告)日: 2019-02-12
发明(设计)人: C.维拉奇;S.梅德;C.斯珀格;A.伯加德斯 申请(专利权)人: 连津格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D01F2/06 分类号: D01F2/06;D01G11/00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王伦伟;徐厚才
地址: 奥地利*** 国省代码: 奥地利;AT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预处理 再生 纤维素 生产 成型 回收 棉纤维 方法
【说明书】:

用于预处理用于由再生纤维素生产成型体的回收棉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的金属降低和调节聚合度和光亮度,所述方法包括对回收棉纤维或其产生的浆粕的金属除去阶段和氧化漂白阶段。根据所述方法处理的回收棉纤维可以单独或以与常规溶解浆粕的共混物形式用作用于由再生纤维素生产成型体的原材料。该方法在技术上实现了通过Viscose或Lyocell方法的光滑、安全且经济上可行的纺丝,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废棉材料的有效再循环途径。

摘要

用于预处理用于由再生纤维素生产成型体的回收棉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效的金属降低和调节聚合度和光亮度,所述方法包括对回收棉纤维或其产生的浆粕的金属除去阶段和氧化漂白阶段。根据所述方法处理的回收棉纤维可以单独或以与常规溶解浆粕的共混物形式用作用于由再生纤维素生产成型体的原材料。

该方法实现了通过Viscose或Lyocell方法的技术上顺利、安全且经济上可行的纺丝,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废棉材料的有效再循环途径。

由此得到的产品是来自再循环废棉的高品质的再生纤维素成型体,其适合于纺织品和非织造品制造。

现有技术

根据International Cotton Advisory Committee 26,全球在2012/13生产了3900万吨棉。约95%的每年的棉产品用于生产纱线,其随后用于制造纺织产品。棉纺织品大约占全球纺织产品的三分之一。然而,大量的废棉材料已经伴随纺织品制造过程产生,所述废棉材料例如为纺丝废料或来自制作时髦女服(confectioning)的裁剪碎料。这种废料通常称为“用前废料(pre-consumer waste)”,有时也称为“后工业废料(post-industrialwaste)”。当然,一旦使用者丢弃含棉织物,也产生废棉,即“用后废料”。

当前,描述的废棉材料的主要部分主要以焚化和填埋结束,这等同于有价值的纤维素原材料的不可避免的损失。目前,仅有较少量的纺织废棉被再循环。棉再循环的现有途径包括例如将用后棉纺织品捐赠给慈善组织或由用后裁剪碎料生产拭巾或保温材料的劣质纤维。然而,除了在二手店中再销售或在发展中国家分配外,再循环方法通常表示废棉材料的降级回收,即由再循环的废棉材料生产的产品通常比初始产品价值小。

在新纺织品生产中直接再利用废棉材料是相当受限的。直接再循环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来自废棉材料的回收棉纤维的通常较短的长度,所述棉纤维由于回收过程期间的机械纤维损害可能被额外损坏。因此,回收棉纤维通常需要与原生纤维(virgin fibre)共混以用于生产高品质的纱线和纺织品。然而,如果将来自废棉材料的回收纤维与原生纤维共混以生产用于纺织品制造的合适的原材料,则回收的材料应该源自纺织链的相当早期的阶段。例如,如果在织物染色后回收废棉材料,则通过将这样的有色纤维与原生纤维共混生产的原材料仅可以用于生产具有与回收纤维相似的颜色的织物。就来自制作时髦女服的裁剪碎料而论,其代表了高百分比的总的废棉材料,这些将不适合直接再循环,这是因为它们导致多种但通常低量的品质和颜色。

美国专利5,331,801描述了由纺织品废料生产再循环纱线,然而,当与由原生纤维制备的纱线比较时,由再循环纤维制成的纱线需要更多的捻度以获得相同的强度性质。适合于服装和相关纺织工业的更精细纱线的生产需要与多至90%的原生纤维共混。

相似地,美国专利5,481,864描述了由碎布生产再循环织物。首先在10%湿度水平下将碎布扯松(garneted)、开松(opened)并与10至25%的昂贵优质载体原生纤维(例如羊绒)共混。

专利申请WO 2011/130276 A2描述了对从用前废棉材料回收的纤维的共混物的使用。该专利申请描述了纯机械方法并且包括精细的分级工作。其提及由这样的回收材料制成的纺织产品包括含有至少三种不同品质的回收棉材料的纱线。其提及由这样的回收材料制造的纱线需要以比由原生棉纤维生产的用于相同最终产品的纱线高15至30%的捻度系数(twist multiple)纺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津格股份公司,未经连津格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46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