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4617.8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4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卓庆;大岛明;川北千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3H5/16 | 分类号: | B63H5/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的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的技术领域中,已知有一种船舶,该船舶具备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导管装置。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7462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通过导管装置配置于船体的船尾,船舶得到节能效果。通过对导管装置进行改善,能够期待更高的节能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节能效果的船舶的导管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导管装置,具备:导管,在设置于船体的船尾的螺旋桨的前方配置于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轴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及撑杆,连接所述导管和所述船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管的截面为叶片状,所述叶片状的叶片弦线和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线所呈的角度及所述叶片弦线的中心点和所述旋转轴的距离在所述导管的第1部分及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与所述第1部分不同的所述导管的第2部分中不同。
在本发明的导管装置中,所述导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上方,所述第1部分包括所述导管的上端部,所述第2部分包括所述导管的侧端部,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角度可以大于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角度,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距离可以小于所述第2部分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导管装置中,所述导管具有前端部,决定流入口;和后端部,与所述螺旋桨对置,并决定大小及形状与所述流入口不同的流出口,所述流出口可以小于所述流入口,所述后端部的上端部内表面向所述旋转轴凸出,所述前端部的上端部内表面未向所述旋转轴凸出。
在本发明的导管装置中,所述撑杆的截面可以为叶片状。
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导管装置,具备:导管,在设置于船体的船尾的螺旋桨的前方配置于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轴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及撑杆,连接所述导管和所述船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撑杆的截面为叶片状。
在本发明的导管装置中,所述撑杆可以以所述叶片状的叶片弦线的前缘配置于比后缘更靠上方的方式而倾斜。
在本发明的导管装置中,所述撑杆具有:内端部,与所述船体连接;及外端部,在相对于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轴的放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内端部的外侧,并与所述导管连接,所述叶片状的叶片弦线与水平面所呈的角度可以在所述撑杆的第3部分及在所述放射方向上与所述第3部分不同的所述撑杆的第4部分中不同。
在本发明的导管装置中,所述撑杆的所述内端部的所述叶片弦线可以以所述叶片状的前缘配置于比后缘更靠上方的方式而倾斜,所述撑杆的所述外端部的所述叶片弦线可以以所述叶片状的前缘配置于比后缘更靠下方的方式而倾斜。
在本发明的导管装置中,所述撑杆包括配置于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轴的上方的第1撑杆及第2撑杆,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所述第1撑杆和所述第2撑杆所呈的角度可以小于90度。
在本发明的导管装置中,所述导管也可以在所述螺旋桨的旋转轴上方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的一部分的方式而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的导管装置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的导管装置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的导管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部轮廓及后端部轮廓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撑杆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船舶的导管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船舶的导管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船舶的导管装置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针对以下将要进行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必要条件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并且,有时不使用一部分的构成要件。
<第1实施方式>
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船舶的导管装置1的一例的侧视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船舶的导管装置1的一例的主视图,相当于图1的A-A线向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船舶的导管装置1的一例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46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装袋挂钩
- 下一篇:用于轻量级轮式运输车辆的电力推进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