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侧倾斜船首形状、具有内侧倾斜船首形状的船舶、以及内侧倾斜船首形状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4561.6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4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辻本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海上·港湾·航空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1/06 | 分类号: | B63B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杨楷;毛立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侧 倾斜 船首 形状 具有 船舶 以及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侧倾斜船首形状、具有内侧倾斜船首形状的船舶、以及内侧倾斜船首形状的设计方法,因为船首部的肋骨线形状具有从静水位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向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形状(20),不损害静水中行进性能而能够减少波浪中阻力增加;所述静水位上升位置是,船舶以作为每艘船舶的额定速度而设计时设定的海上船速航行、在没有波浪状态的静水中行进时,在船首部产生的水面的隆起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侧倾斜船首形状、具有内侧倾斜船首形状的船舶、以及内侧倾斜船首形状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图5对以往的肥大型船进行说明。
图5(a)是示出该肥大型船的船首部的要部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A-A线截面的主视图。另外,图5(b)示出了船体的一半。
在图5中,示出了船体中心线100、上甲板101、船体的静止水线102以及锚103。
肥大型船因为在静止水线102的形状是朝向船体外侧的凸形状,所以难以变更为有效地减少波浪中阻力增加的三角形形状104。
此外,因为为了系泊装置等的设置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了使锚103降下或收纳,上甲板101至少需要比静止水线102或水面下的最大半宽更向外侧突出。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技术,用于减少在波浪中的船体阻力,将船首部的肋骨线向船体的内侧凹进的形状(特别是图1以及第0010段)。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技术,用于减少波浪中阻力增加,挖去原始的船体并使船体宽度变细、挖去船体并使船首线后退(特别是图3以及第0014段)。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技术,用于减少波浪的阻力,将船底部做成大致V字状、并在船首部的侧面部上形成凸部。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技术,用于减少波浪中阻力增加,在最大吃水更上方形成向船体中心线一侧缩窄的凹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30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248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78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378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使满载吃水线的更上方凹进,不仅没有考虑静水位上升位置,而且该凹陷也会位于静水位上升位置更下方,因此有损害静水中行进性能的可能。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若挖去处为静水位上升位置更下方,则会损害静水中行进性能。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由于凸部的形成,虽然在凸部的上方产生若干的凹陷,但因为该凹陷位于静上升位置(图中的DWL’的线)更下方,所以静上升位置更上方向外侧倾斜。因此,通过该凹陷不能减少波浪中阻力增加。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因为凹部中心的高度不考虑静水位上升位置,所以凹部未必是呈沿着静水位上升位置的形状,静水中行进性能变化,并且波浪中阻力增加的减少效果也受到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侧倾斜船首形状、具有内侧倾斜船首形状的船舶、以及内侧倾斜船首形状的设计方法,所述内侧倾斜船首形状因为具有从静水位上升位置的上方位置向内侧倾斜的内侧倾斜形状,所以不损害静水中行进性能而能够减少波浪中阻力增加;所述静水位上升位置是,船舶以作为每艘船舶的额定速度而设计时设定的海上船速航行、在没有波浪状态的静水中行进时,在船首部产生的、水面的隆起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海上·港湾·航空技术研究所,未经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海上·港湾·航空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45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