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光学粘合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3756.9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杰森·D·克拉珀;塞尔坎·尤尔特;克里斯托夫·J·坎贝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9J133/08;C09J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王静;丁业平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固化组合物 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 丙烯酰基低聚物 粘合剂组合物 亲水性基团 烯属不饱和 粘合剂 光学应用 光引发剂 链转移剂 溶剂单体 液体光学 侧链 可用 溶质 | ||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可固化组合物,该可固化组合物包含a)Mw为5k至30k,Tg<20℃,具有多个侧链、烯属不饱和、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亲核、亲水性基团的溶质(甲基)丙烯酰基低聚物;b)溶剂单体组分;链转移剂和光引发剂。可固化组合物在光学应用中可用作粘合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学清晰的粘合剂以及包括粘合剂的层合物。
背景技术
光学清晰的粘合剂在光学显示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类应用包括将偏光器粘结到液晶显示器(LCD)的模块以及将各种光学膜附接到例如移动手持式(MHH)设备的玻璃透镜。在使用期间,显示器可经受各种环境条件,诸如高温和/或高湿度。
已观察到,粘合剂可在包括粘合剂层内鼓泡以及光学粘合剂和层合显示器组件的部件之间的分层的这些条件下表现出失效。期望的是,通过改善粘合剂和层压部件之间的粘合剂粘结,在环境测试条件期间这些类型的失效可能性将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包括包含a)Mw为5k至30k,Tg<20℃(优选具有Tg<0℃),具有多个侧链、烯属不饱和、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和侧链羟基基团的溶质(甲基)丙烯酰基低聚物;b)溶剂单体组分;c)链转移剂,优选硫醇以及d)光引发剂的可固化组合物。
组合物在已固化时不黄变,表现出低收缩、低双折射以及低水分敏感性(耐浊点),从而使其适用于许多光学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将偏光器粘结到液晶显示器(LCD)的模块以及将各种光学膜附接到例如移动手持(MHH)设备中的玻璃透镜。组合物是低粘度的,使得其可用作可分配的光学粘合剂,并通过链生长加成方法来构建分子量。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光学清晰的层合物,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主表面的第一基底、具有至少一个主表面的第二基底以及设置在两个基底之间的固化的光学粘合剂组合物。本公开的制品以及制品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可大于约0.5毫米,双折射率(绝对值)一般小于1×10-6,平均透光率(在350nm至800nm的范围内)大于约85%、优选大于90%,并且CIELAB b*小于约1.5单位,对于厚度为500微米的样品优选小于约1.0单位。
在另外的方面,提供了光学清晰的层合物,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主表面的第一基底、具有至少一个主表面的第二基底、以及位于第一基底的至少一个主表面和第二基底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之间并且与第一基底的至少一个主表面和第二基底的至少一个主表面接触的耐浊点、光学清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粘合剂的湿气透过率为至少400g/m2/天。
通过在液体光学粘合剂基质中引入亲水部分,可获得不浑浊、耐浊点的粘合剂,其甚至在高温度/湿度加速老化测试之后仍保持清晰。提供的粘合剂适用于,例如将偏光器层合到光学LCD、将各种光学膜附接到移动手持设备中的玻璃透镜以及在各种温度和湿度环境中需要光学透明度的其它粘合剂应用。
尽管不希望受理论的约束,但据信当粘合剂在升高的温度下被水饱和并且由于水分与粘合剂基质的不良相容性的水的浓度超过浊点时、当粘合剂迅速冷却时,看起来浑浊。这可导致小水滴的相分离,由于折射率与粘合剂基质的失配,这使得产生浑浊或“白色”外观。如果小滴保持非常小(例如,几百纳米或更小)或水在环境条件下保持完全溶于粘合剂中,那么在粘合剂使其水分含量与环境重新平衡时,粘合剂及其与基底的粘结线将保持清晰。为了有利于水分与其环境的重新平衡,也预期到,粘合剂的湿气透过率需要足够高以便以足够高的速率传送水从而阻止可导致光散射和浑浊的水积聚。
如本文所用:
“浊点”是指粘合剂和水的混合物分离成连续粘合剂相和分散水相的温度,其中分散相大于光的波长并因此使粘合剂看起来为“白色”或混浊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37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