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63396.2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大河诚;酒井和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15/04 | 分类号: | F02D15/04;F02B75/04;F02F1/18;F16D4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的燃烧室中,空气以及燃料的混合气在被压缩的状态下被点火。已知对混合气进行压缩时的压缩比会给内燃机的输出以及燃料消耗量带来影响。通过提高压缩比能够加大输出的转矩,能够谋求热效率的提高。然而,已知若将压缩比设为过高,则会产生爆震等异常燃烧。在现有的技术中,已知有在运转期间中变更压缩比的内燃机。
在日本特开2005-214088号公报中,公开了能够通过使往复操作件进退动作来变更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的位置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该可变压缩比发动机通过致动器机构来变更压缩比。致动器机构具备:滚珠丝杠;将马达的旋转向滚珠丝杠的螺母传递的旋转传递系统;以及介入于旋转传递系统中的离合器。在该公报中,公开了采用如下逆输入限制型的离合器,该离合器传递从被输入马达的驱动的输入部件向螺母的旋转,但是切断从螺母向输入部件传递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40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变更压缩比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可以通过采用变更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的燃烧室的容积的机构来减小压缩比。在具备这样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内燃机中,若燃料燃烧,则燃烧室的压力、即缸内压上升。另外,对构成燃烧室的部件的、向使燃烧室的容积变大的方向进行作用的力增大,作用于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力也增大。
在上述的日本特开2005-214088号公报所公开的致动器机构的逆输入限制型的离合器中,具有将来自连接有致动器的输入侧的旋转力向输出侧传递、但切断来自输出侧的旋转力的锁止功能。这样的逆输入切断离合器具有切断因汽缸内的压力而施加于输出轴的旋转力这一特性。
在变更机械压缩比的情况下,需要解除逆输入切断离合器的锁止状态。然而,在逆输入切断离合器的输出轴施加有由缸内压带来的旋转力。缸内压随着时间而变化,有时为了解除锁止功能而必须加大向逆输入切断离合器的输入轴供给的旋转力。因而,驱动装置的马达的容量被设定为大的容量,消耗电力变大,或者内燃机的燃料的消耗量变多。而且,还存在如下问题:配置驱动装置的马达的地方变大,或者,配置马达的地方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可避免如下情况,即:因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异常、构成偏心轴的部件的时效劣化等而变成难以解除离合器的锁止的状态的情况。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内燃机具备能够变更机械压缩比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和控制可变压缩比机构的控制装置,可变压缩比机构包括用于变更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的燃烧室的容积的偏心轴和用于使偏心轴旋转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旋转机和配置于将旋转机的旋转力向偏心轴传递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离合器。离合器形成为将来自输出轴的旋转力切断,该旋转力是传递到输出轴的向使机械压缩比降低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力。内燃机还具备旋转力推定装置,该旋转力推定装置推定施加于离合器的输出轴的旋转力。控制装置在施加于离合器的输出轴的旋转力的振动的振幅小于预先设定的判定值时,将机械压缩比固定为预先设定的低机械压缩比。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控制装置在施加于离合器的输出轴的旋转力的振动的振幅小于预先设定的判定值时,在将机械压缩比变更为预先设定的低机械压缩比后禁止机械压缩比的变更。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控制装置,在使机械压缩比降低的情况下,控制旋转机,以在缸内压从极大点移至极小点的期间中开始离合器的输入轴的驱动。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控制装置检测施加于离合器的输出轴的旋转力的振动的极大点和极小点,并基于极大点和极小点来算出振动的振幅。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是,具备:支承构造物,其包括曲轴箱;和汽缸体,其支承于支承构造物,可变压缩比机构介于支承构造物与汽缸体之间,且包括轴和使轴旋转的驱动装置,轴包括偏心轴,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形成为能够通过变更汽缸体相对于支承构造物的相对位置来变更机械压缩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可避免如下情况,即因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异常、构成偏心轴的部件的时效劣化等而成为难以解除离合器的锁止的状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概略整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3是对实施方式的机械压缩比的变更进行说明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第1概略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33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