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着剂组合物及粘着片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80063124.2 | 申请日: | 2014-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征太郎;大高翔;宫田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9J171/02 | 分类号: | C09J171/02;B32B27/00;B32B27/30;C09J7/02;C09J11/06;C09J11/08;C09J133/02;C09J17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着 组合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粘着剂组合物,其为至少包含(A)成分的末端甲硅烷基聚合物、(B)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C)成分的增粘树脂的粘着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A)成分的末端甲硅烷基聚合物为于主链中具有聚氧亚烷基结构,且于主链的一部分或侧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及脲键、或其中任意一种,并且于主链的两末端具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水解性甲硅烷基,
所述(B)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来自含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共聚部分,
并且,相对于所述(A)~(C)成分的总量,(D)成分的固化催化剂的添加量为0或大于0、且0.1重量%以下的值,
[化学式1]
通式(1)中,X1及X2独立地为羟基或烷氧基,R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A)~(C)成分的总量,所述(D)成分的固化催化剂的添加量为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末端甲硅烷基聚合物100重量份,使所述(B)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添加量为5~10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末端甲硅烷基聚合物100重量份,使所述(C)成分的增粘树脂的添加量为50~14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使所述(A)成分的末端甲硅烷基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5,000~200,000的范围内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进行共聚时所使用的所述含羧基的乙烯基单体为(甲基)丙烯酸单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使所述(B)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进行共聚时的所述含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使用量为0.1~50重量%的范围内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成分的增粘树脂为萜烯酚类树脂。
9.一种粘着片的制造方法,其为在基材的两面或单面具备由粘着剂组合物所构成的粘着剂层的粘着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工序(1)~(3):
(1)准备粘着剂组合物的工序,
该粘着剂组合物为至少包含(A)成分的末端甲硅烷基聚合物、(B)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C)成分的增粘树脂的粘着剂组合物,所述(A)成分的末端甲硅烷基聚合物为于主链中具有聚氧亚烷基结构,且于主链的一部分或侧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及脲键、或其中任意一种,并且于主链的两末端具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水解性甲硅烷基,所述(B)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来自含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共聚部分,并且,相对于所述(A)~(C)成分的总量,(D)成分的固化催化剂的添加量为0或大于0、且0.1重量%以下的值,
[化学式2]
通式(1)中,X1及X2独立地为羟基或烷氧基,R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2)将所述粘着剂组合物层叠于所述基材的两面或单面上,制成具备由非固化粘着剂组合物所构成的粘着剂层的粘着片的工序;
(3)加热所述粘着剂组合物,制成具备由固化粘着剂组合物所构成的粘着剂层的粘着片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琳得科株式会社,未经琳得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312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接头
- 下一篇:用来在以太无源光网络中L3-感知交换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