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上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2780.0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4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源作;梅原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上部 构造 | ||
1.一种车身上部构造,具有:
导轨,其能够滑动地引导车身侧部的滑动车门,且在一方的端缘上具有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倾斜的倾斜部;
车顶侧梁构成面板,其沿着车身前后方向配置在所述车身的上部侧方,且在上部配置有所述导轨;
车顶横梁部件,其沿车宽方向延伸,且一端部与所述车顶侧梁构成面板的鼓出部结合;
柱构成面板,其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且上端部与所述车顶侧梁构成面板结合;和
车身侧部的车门开口,其由所述车顶侧梁构成面板构成开口上缘部,并且由所述柱构成面板构成开口纵缘部,
在所述车顶侧梁构成面板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底壁、和从所述梁底壁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向上方立起的梁纵壁,
在所述车顶侧梁构成面板中的配置所述导轨的倾斜部的区域中,设有由所述梁底壁和所述梁纵壁向车宽方向的内侧鼓出而成的鼓出部,
所述车身上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还具有一端与所述梁底壁接合、且另一端与所述鼓出部的所述梁纵壁接合的加强壁部件,
所述加强壁部件配置成,与所述一端相比而所述另一端位于车身前方侧,
所述加强壁部件的所述一端接合在所述梁底壁中的、被所述车门开口的所述开口上缘部和所述开口纵缘部夹持的上部角部的附近位置,并且
所述另一端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车顶横梁部件沿所述车宽方向重叠的位置上,与所述鼓出部的所述梁纵壁接合,
所述加强壁部件具有:
底壁部,其从所述梁底壁的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沿着所述梁底壁延伸;
纵壁部,其以从所述底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沿着所述梁纵壁的方式弯曲并立起而向上方延伸;和
一对侧壁部,其从在从所述底壁部至所述纵壁部的范围内的区域的侧端部向上方立起,
所述侧壁部以俯视观察时呈直线的方式将所述底壁部的靠所述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和所述纵壁部的上端部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上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壁部件形成为,与从所述加强壁部件的一端朝向所述加强壁部件的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逐渐扩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上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部的上端部上,设有相对于所述侧壁部的延伸方向呈直角弯曲的凸缘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上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壁部件通过与所述梁底壁的所述车宽方向上的靠外侧的位置接合的第1接合部、与所述梁纵壁接合的第2接合部、和在所述第1接合部与所述第2接合部之间与所述梁底壁接合的第3接合部,而与所述车顶侧梁构成面板接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上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壁部件通过与所述梁底壁的所述车宽方向上的靠外侧的位置接合的第1接合部、与所述梁纵壁接合的第2接合部、和在所述第1接合部与所述第2接合部之间与所述梁底壁接合的第3接合部,而与所述车顶侧梁构成面板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27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