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止中间冷却器中的进气凝结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1821.4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3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吉弘;小林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02 | 分类号: | F02D41/02;F01P3/20;F02B29/04;F02M26/06;F02M26/50;F02M2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贺月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止 中间 冷却器 中的 凝结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被布置在所述内燃机的进气通道中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被配置成对在所述进气通道中流动的气体增压;
第一冷却水回路,被配置成循环冷却水;
被布置在所述进气通道中的与所述压缩机相比更靠近下游侧的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被配置成在所述进气通道中流动的气体与在所述第一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所述冷却水之间交换热量;
EGR装置,被配置成调节用于将在所述内燃机的废气通道中流动的废气的一部分供应到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相比更靠近上游侧的所述进气通道的EGR气体的EGR率,
ECU,被配置成:
(a)控制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水的温度到指定外部空气状态中的目标温度,在所述指定外部空气状态中外部空气温度和外部空气湿度为指定温度和指定湿度,所述目标温度是用于保证处于所述指定外部空气状态的指定性能所需的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却水的温度;以及
(b)基于其中根据与用于确定所述内燃机的运行状态的参数的关系来设定所述EGR率的EGR率映射控制所述EGR装置,所述EGR率映射被配置成设定所述EGR率使得当通过使用所述EGR装置导入所述EGR气体时流入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冷却器流入气体的露点不超过所述目标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EGR率映射中使用的所述参数是发动机负载和发动机转速;
所述EGR率映射被配置成设定使得在高负载和高转速运行区中所述冷却器流入气体的露点被限制为不超过所述目标温度的所述EGR率作为所述EGR率映射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外部空气状态是在所述中间冷却器中易产生冷凝水的高温状态或潮湿状态或高温且潮湿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外部空气温度检测器,被配置成检测或估计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以及
外部空气湿度检测器,被配置成检测或估计所述外部空气湿度,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部空气温度和所述外部空气湿度不同于所述指定外部空气状态中的所述外部空气温度和所述外部空气湿度时,所述ECU基于与当前外部空气温度和当前外部空气湿度对应的所述冷却器流入气体的露点来校正所述目标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外部空气温度和所述外部空气湿度处于其中所述冷却器流入气体的露点在指定温度上限以上的外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区内时,所述ECU控制所述EGR装置以使所述EGR率低于从所述EGR率映射得到的EGR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冷却水回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水回路分开布置,并且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所述第二冷却水回路的循环水冷却所述内燃机;
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所述第二冷却水与在所述第一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所述冷却水之间交换热量;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回路包括散热器、第一冷却水旁路和第一流路切换器,所述散热器被配置成冷却所述冷却水,所述第一冷却水旁路被配置成旁通所述散热器,以及所述第一流路切换器被配置成在所述冷却水被导入到所述散热器中的流路模式与所述冷却水流过所述第一冷却水旁路而非所述散热器的流路模式之间切换所述冷却水的流路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冷却水回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水回路分开布置,并且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所述第二冷却水回路的循环水冷却所述内燃机;以及
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所述第二冷却水与在所述第一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所述冷却水之间交换热量;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回路包括第二冷却水旁路和第二流路切换器,所述第二冷却水旁路被配置成旁通所述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流路切换器被配置成在所述冷却水被导入到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流路模式与所述冷却水流过所述第二冷却水旁路而非所述热交换器的流路模式之间切换所述冷却水的流路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18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