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1496.1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2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贵央;新美康彦;田中祐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张丽颖,高永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空调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从座椅吹出从室内空调单元供给的空调风,所述室内空调单元对车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所述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座椅空调管道,所述座椅空调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室内空调单元,另一端配置于所述座椅的附近位置,将所述空调风引导到所述座椅的附近位置;及
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座椅空调管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座椅,将所述空调风引导到所述座椅,且在中间部分弯曲的弯曲部的位置伴随所述座椅的移动而移位,
所述连接管道具备:
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由富有挠曲性的材料形成,且供所述空调风流通;及
芯材,所述芯材由刚性比所述管道主体高的材料形成,且在所述管道主体内沿空气的流动方向而配置有多个,将所述管道主体的截面形状维持为规定形状,
所述芯材具备:
在所述弯曲部中位于外周侧的外周板部;
在所述弯曲部中位于内周侧的内周板部;及
连结所述外周板部与所述内周板部的连结板部,
所述外周板部的所述流动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内周板部的所述流动方向的长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还具备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由富有挠曲性的材料形成,接合于所述外周板部并连结多个所述芯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材在相邻的所述外周板部间具有规定的间隙而通过所述连结部件连结。
4.一种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从座椅吹出从室内空调单元供给的空调风,所述室内空调单元对车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所述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座椅空调管道,所述座椅空调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室内空调单元,另一端配置于所述座椅的附近位置,将所述空调风引导到所述座椅的附近位置;及
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座椅空调管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座椅,将所述空调风引导到所述座椅,且在中间部分弯曲的弯曲部的位置伴随所述座椅的移动而移位,
所述连接管道由富有挠曲性的材料形成,且在所述弯曲部中位于外周侧的外周板部的刚性比在所述弯曲部中位于内周侧的内周板部的刚性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板部的板厚比所述内周板部的板厚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还具备侧面板部,所述侧面板部配置于所述外周板部及所述内周板部的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外周板部及所述内周板部一起在内部形成空气通路,
所述侧面板部具备:
第1侧面板部,所述第1侧面板部的刚性比所述外周板部的刚性低,从所述外周板部起越靠近所述内周板部,所述第1侧面板部的所述流动方向的长度越长;及
第2侧面板部,所述第2侧面板部的刚性比所述第1侧面板部的刚性高,从所述外周板部起越靠近所述内周板部,所述第2侧面板部的所述流动方向的长度越短,
所述第1侧面板部与所述第2侧面板部沿着所述流动方向交替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还具备侧面板部,所述侧面板部配置于所述外周板部及所述内周板部的与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外周板部及所述内周板部一起在内部形成空气通路,
所述侧面板部具备:
第1侧面板部,所述第1侧面板部的板厚比所述外周板部的板厚薄,从所述外周板部起越靠近所述内周板部,所述第1侧面板部的所述流动方向的长度越长;及
第2侧面板部,所述第2侧面板部的板厚比所述第1侧面板部的板厚厚,从所述外周板部起越靠近所述内周板部,所述第2侧面板部的所述流动方向的长度越短,
所述第1侧面板部与所述第2侧面板部沿着所述流动方向交替地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14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