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配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61460.3 | 申请日: | 2014-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5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长崎崇;三井翔平;浜田浩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11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芮玉珠 |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配件 | ||
本发明涉及具备主体部(30)和稳定部(36)的端子配件(20)。主体部(30)构成为具备:底壁(31);一对相对壁(32、33),其从底壁(31)的两侧缘以相对状态伸出;内侧顶壁(34),其从一方相对壁(33)的伸出端(33A)朝向另一方相对壁(32)伸出;以及外侧顶壁(35),其从另一方相对壁(32)的伸出端(32A)沿着内侧顶壁(34)的外表面(34A)朝向一方相对壁(33)伸出。稳定部(36)通过将突片(37)朝向一方相对壁(33)的伸出端(33A)折返而形成为悬臂状,突片(37)从外侧顶壁(35)向与内侧顶壁(34)分离的方向立起。稳定部(36)通过在凹设于将一方相对壁(33)和内侧顶壁(34)连结的角部的凹部(38)中配置有突片(37)的顶端部(37D),从而突片(37)的顶端部(37D)能在凹部(38)中与一方相对壁(33)和内侧顶壁(34)两者抵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在呈方筒状的主体部突出地形成有突起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端子配件,已知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配件。该端子配件构成为具备:主体部,其呈方筒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稳定部(以下称为突起部),其在主体部的外表面鼓出地形成。该突起部以主体部的顶壁中的沿着前后方向的一端缘侧为基端部朝向另一端缘侧呈悬臂状伸出。另外,在突起部的伸出端部设有卡止部,在顶壁的另一端缘设有能与卡止部在前后方向上卡止的被卡止部。由此,通过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卡止,突起部的伸出端部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1724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突起部中,在有从顶壁的另一端缘侧朝向一端缘侧的力作用的情况下,有可能压曲而变形等。另外,在针对突起部从上方作用力的情况下,有可能突起部裂开而变形等。作为这种力作用于突起部的一例,可列举例如在将端子配件插入到橡胶塞的孔中时受到橡胶塞的反作用力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突起部的变形。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配件,具备:呈方筒状的主体部;突起部,其在该主体部突出地形成,所述端子配件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备:底壁;一对相对壁,其从该底壁的两侧缘以相对状态伸出;内侧顶壁,其从一方相对壁的伸出端朝向另一方相对壁伸出;以及外侧顶壁,其从另一方相对壁的伸出端沿着内侧顶壁的外表面朝向一方相对壁伸出,突起部通过将突片朝向一方相对壁的伸出端折返而形成为悬臂状,该突片从外侧顶壁向与内侧顶壁分离的方向立起,通过在凹设于将一方相对壁和内侧顶壁连结的角部的凹部配置有突片的顶端部,从而该突片的顶端部能在凹部中与一方相对壁和内侧顶壁两者抵接。
根据这种构成,因为构成突起部的突片的顶端部能在凹部中与内侧顶壁抵接,所以即使在从一方相对壁的伸出端朝向另一方相对壁的伸出端的力作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突起部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构成。
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内侧顶壁中的与突片的顶端部抵接的抵接面遍及内侧顶壁的板厚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形成。
根据这种构成,因为突片的顶端部遍及板厚方向的整个区域与内侧顶壁抵接,所以能可靠地防止突起部的变形。
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突起部具有与一方相对壁齐平的垂直壁。
根据这种构成,垂直壁相对于一方相对壁齐平地与其抵接,所以成为容易抵住突起部的结构。
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一方相对壁中的与垂直壁抵接的抵接面遍及一方相对壁的板厚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1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