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61423.2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3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仓本直彦;三轮和弘;勘田健二;村越阳介;佐藤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得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65D65/4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吴宗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拉伸 多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具体地,涉及高透明性、高光泽性、高映射性 等光学特性,抗粘连性,低温热封性等各物性优异;同时与基材膜贴合而制成复合膜时的热 封强度、密封性、包装体的撕裂开封性乃至易剥离性等也优异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背景技术
聚烯烃系树脂膜作为包装各种制品的材料已被广泛利用。例如为食品包装用途; 纤维、衣料等日用杂货品的包装用途;工业部件的包装用途等。特别是,聚丙烯系树脂膜由 于刚性和耐热性优异,膜的硬挺度也高,因此对于制袋机的适合性高,已被广泛利用。但是, 聚丙烯系树脂膜至少其热封性(特别是低温热封性)以及抗冲击性不充分。因此,尝试了要 通过使膜材料的聚丙烯共聚物化,从而提高热封性和抗冲击性。但是,特别是对于低温下的 抗冲击性,并没有获得那样的效果。此外,如果要提高热封性,则产生粘连的问题。因此,上 述共聚物化的尝试并未成功。
在这方面,在特开平5-147179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聚烯烃系多层膜,其通过使用 直链状乙烯-α-烯烃共聚物(LLDPE)作为中间层,将该中间层与作为两外层的聚丙烯系树脂 层层叠而提高抗冲击性。根据该方法,确实观察到抗冲击性的提高,但层叠膜的光学特性 (透明性、光泽性、映射性等)受损。此外,将上述层叠膜与基材膜贴合而制成复合膜时的撕 裂强度变得非常高,因此使用其作为包装材料时的撕裂开封性显著受损。
在特开2004-276373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聚烯烃系多层膜,其通过以特定的聚丙 烯系聚合物作为两外层,将其与作为中间层的LLDPE层层叠,从而改善了低温热封性和抗粘 连性。根据该技术,得到的复合膜的撕裂强度非常高,但使用其作为包装材料时的撕裂开封 性得不到满足。
但是,在例如食品包装用途、特别是在小吃点心等的包装中,在开封时,除了上述 的撕裂开封性以外,还要求通过剥离热封部来开封。总之,对于相互面对地构成袋体的薄 膜,往往是揪住其各自的热封部的附近,将该部分相对于薄膜面垂直地向分开的方向拉开 来剥离热封部,由此将其开封。将该热封部的剥离的容易性称为“易剥离性”。
即使在具有易剥离性的包装材料的情况下,除了能用于食品用途等以外,还需要 维持密封性。然而,以往的技术中,对于既能维持包装材料的密封性又能提高易剥离性的研 究几乎还没有,这是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本领域的现状而完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光学特性、抗粘连性、低温热封性、热封强度、密封性等各 物性优异,同时包装体的撕裂开封性和易剥离性也优异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通过下述多层膜而实现:
该多层膜是具有作为最外层的层压层、至少1层中间层和作为另一最外层的热封 层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压层含有聚烯烃系树脂,
上述中间层的至少一层包含含有长链支化LLDPE的聚烯烃系树脂,
上述热封层包含含有聚丙烯系树脂的聚烯烃系树脂,
上述层压层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点比上述热封层中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高,
上述中间层中的聚烯烃系树脂中的长链支化LLDPE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按 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为7.5~15.0,
采用升温洗脱分级法测定的非结晶性成分量为1~4重量%,且采用13C-NMR测定的 碳数8以上的支链数为每1,000个碳原子中有1.5~5.0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具有:作为最外层的层压层、至少1层中间层和作 为另一最外层的热封层。
<层压层>
本发明的多层膜中的层压层含有聚烯烃系树脂。
上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点比后述的热封层中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高。该聚烯 烃系树脂的熔点优选比热封层中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高3℃以上,更优选高5℃以上,进 一步优选高15℃。由此,在本发明多层膜的制造或层压、热封等时可以获得充分的耐热性。 另一方面,上述聚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与热封层中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之差优选保持在20 ℃以下。这是由于,如果熔点差过大,则多层膜往往发生卷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得为株式会社,未经三得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14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