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工具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61011.9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T·基塞尔;H·卡普斯;M·凯特;O·科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喜利得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17/06 | 分类号: | B25D17/06;B25D17/11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晨芳 |
地址: | 列支敦*** | 国省代码: | 列支敦士登;L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工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冲击机构的手持式工具机,其尤其是利用凿 削的工具使用。
背景技术
冲击机构具有多个运动的构件,所述构件重复地沿工作轴线运动 并且彼此冲击。这导致显著的噪声生成。冲击的构件平行于工作轴线 精确的引导阻止冲击的构件的偏斜运行和基于部分地径向的运动的格 格声。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具有工具保持部,工具在工作轴线上 沿冲击方向可运动地可嵌入到所述工具保持部中。冲击机构具有通过 气动的室耦合到沿工作轴线周期性运动的激励器上的冲击器和沿冲击 方向在冲击器之后设置的中间冲击器。中间冲击器在滑动支承部中以 公差同轴于工作轴线引导。中间冲击器具有环形的凸起。空心圆柱体 的捕捉器沿冲击方向设置在凸起之前。捕捉器在滑动面上以径向的间 隙沿工作轴线可运动地引导。径向的间隙与中间冲击器在滑动支承部 中引导的公差的至少三倍一样大。冲击的构件如通常严格引导。与此 相反可以证明为有利的是,用于中间冲击器的捕捉器不严格地引导。 尽管其现在径向运动并且由此可以发格格声,但整体噪声生成是较小 的。中间冲击器的碰撞激励捕捉器中的径向的振荡,所述振荡也依赖 于引导。严格的引导在这里证明为不利,因为产生的较高的频率共振 地激励壳体。
一种设计设置为,捕捉器的质量为中间冲击器的质量的20%和 40%之间。捕捉器可以相反于冲击方向支承在缓冲元件上。尤其是捕 捉器可以在缓冲元件和沿冲击方向设置的另一个缓冲元件之间在预紧 力下嵌入。
一种设计设置为,弹簧元件包围夹紧捕捉器的径向的外表面。在 进行中间冲击器的碰撞之后,弹簧元件相对于工作轴线对捕捉器进行 定心。
附图说明
后续的说明借助示例的实施形式和附图解释本发明。在图中:
图1示出冲击钻机;
图2示出冲击钻机的一部分。
只要不另外说明,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元件通过图中的相同的附 图标记指示。
具体实施形式
图1作为凿削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示例示意性示出冲击钻机1。冲 击钻机1具有工具保持部2,工具、例如凿4的杆部末端3可以嵌入 所述工具保持部中。冲击钻机1的初级的驱动装置形成马达5,所述 马达驱动冲击机构6和输出轴7。电池组8或电源线为马达5提供电 流。使用者可以借助把手9引导冲击钻机1并且借助系统开关10使冲 击钻机1运行。在运行中,冲击钻机1使钻孔器4连续围绕工作轴线 11旋转并且可以在此使钻孔器4沿冲击方向12沿工作轴线11打击到 基础中。
冲击机构6是气动的冲击机构6。激励活塞13和冲击器14在冲 击机构6中的导向管15中沿工作轴线11可运动地引导。激励活塞13 通过偏心部16连接到马达5上并且被强制做周期性的、线性的运动。 连杆将偏心部16与激励活塞13连接。通过激励活塞13和冲击器14 之间的气动室17形成的空气弹簧将冲击器14的运动关联于激励活塞 13的运动。冲击器14间接通过基本上静止的中间冲击器18将其脉冲 的一部分传输到凿4上。冲击机构6并且优选其他的驱动构件设置在 机器壳体19内。
中间冲击器18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基体20。中间冲击器18在滑 动支承部21、22中同轴于工作轴线11引导。示例性的两部分式的滑 动支承部21、22以前面的套筒21包围基体20的机器侧的端部并且以 后面的套筒22包围基体20的工具侧的端部。基体20的直径以少于 50μm的距离23与套筒21、22的内径偏离。这对应于对于滑动支承 部21、22典型的关于套筒21、22的公差H7和关于中间冲击器18的 公差g7,其分别按照ISO标准。窄的公差即使在冲击期间出现10kN 范围中的力时也确保同轴的引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喜利得股份公司,未经喜利得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10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