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系统及生产显示系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60854.7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6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P·格雷茨;D·麦斯;C·泰德特盖特;J·布兰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利鸣 |
地址: | 比利时*** | 国省代码: | 比利时;B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系统 生产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关于显示系统、用于生产显示系统的方法、以及用于校准显示系统 中的显示设备的方法。本发明尤其允许校正显示设备上显示的图像的灰度和/ 或色彩。
现有技术讨论
大型拼接显示器已经用液晶(LC)、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 管(OLED)以及最近用电泳(EP)面板得以实现。这些面板是N×M个图像 元素或像素的阵列显示器。如果可用矩阵结构(有源或无源矩阵)驱动显示器, 则可减少驱动器和互连线的数量。但即使这样,设置像素要求驱动M+N条导 线以便控制像素的状态(例如M条选择信号线以及N条视频信号线)。这些 线与驱动器电路(在本文的剩余部分可被称为芯片或IC)以及LC、OLED或 EP元件一起占据了基板上的空间。由M+N条导电轨迹以及驱动器芯片所占据 的空间通常为非显示区域,即用LC、OLED或EP面板实现的拼接块的一部分 中将不显示它们可控制的任何图像元素。
非显示区域的问题具有多种原因。其中之一(如关于LC显示器的US 6,147,724中所描述的)是驱动电路和互连线。
液晶显示(LCD)设备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LCD面板以及驱动电路。驱 动电路被提供在LCD面板周围,并构成对显示不起作用的非显示区域(所谓 的图像框区域)。在拼接显示器中,围绕LC或EP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将促成存 在于相邻拼接块上的显示区域之间的接缝。为了不使图像质量劣化,不得不使 接缝尽可能小,尤其是尽可能窄。某些图像框缩减技术已被用来减少非显示区 域。这样的图像框缩减技术被公开在日本专利申请号75019/1994(JP H07-281183)和297234/1995(JPH09-138404)中,且在某种程度上已获得成 功。然而当需要没有可辩别的接缝的拼接显示器时,这些解决方案并不令人满 意。
如在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KOKAI)号JPH05-107551中那样,已经 使用了柔性基板来增加显示区域在整个液晶面板中的比率,其中显示器具有这 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多个IC芯片以及IC芯片的连接端子被安排在直线上, 而柔性基板以与所述端子和IC芯片重叠的关系被安置。
该结构允许玻璃基板的周边部分的区域被减少,因为柔性基板仅以与所述 端子和IC芯片重叠的关系被安置。
然而,该结构的问题是在柔性基板与IC芯片和端子重叠之后,将柔性基 板与端子进行连接的操作变得复杂,从而增加了装配过程的难度。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在使显示区域比常规设备的显示区域更大 且图像框区域比常规设备的图像框区域更小时仍然有问题留待解决。
题为“Flexibleprintedwiringboard,electro-opticaldevice,andelectronic equipment”(柔性印刷接线板、电光器件以及电子设备)的EP1039788A2公 开了能够简化端子连接过程并增加显示区域的比率的光电器件。连接至扫描驱 动器IC芯片的连接端子被安排在LCD面板中的第二基板的接线连接区域的短 边上,而安排在第一基板的接线连接区域的长边上的连接端子从同一方向与单 个柔性印刷接线板相连接。出于此原因,可提高柔性印刷接线板的方便性。此 外,可能减少第一基板的接线连接区域的投影尺寸,而整个LC面板中显示区 域的比率可增加。然而,驱动器IC和某些互连线仍然占据将促成存在于通过 如EP1039788A2中所描述的那样拼接光电器件而获得的拼接显示器中的接 缝的图像框区域。
更糟糕的是,拼接显示器应配备有反馈系统来监视显示面板的亮度、灰度 级等随时间的变化。
已提出不同技术以便通过监视例如测试像素的温度、驱动电流(像素的幅 度和/或时间响应......)来间接地评估这些变化。这些方法通常依赖于面板的模 型。模型仅仅是现实的近似,因此对于高端应用或者在新的显示技术在本领域 中的使用期限上几乎没有或没有经验地引入该新的显示技术时,利用这些模型 的补偿方法的性能并不总是够用。
从而已经开发了通过直接监视面板的参数(如亮度、灰度级等)来监视这 些参数随之间的变化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巴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0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安全非易失性主存储器
- 下一篇:库存管理和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