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以及物体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0435.3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3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金信;金气南;薛文焕;赵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精密素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31/38 | 分类号: | B65H31/38;B65H26/00;B65H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刘灿强 |
地址: | 韩国忠清***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振动 抑制 装置 以及 物体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以及一种利用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处理物体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利用由超声振动诱导的排斥力抑制振动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以及利用此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处理物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处理物体的操作(例如,切割物体、抛光物体、使物体成形、在物体上印刷或者涂覆物体)中,更具体地,在薄片处理操作中,物体由于多种原因而振动,诸如机械振动。在一些情况下,物体通过共振不期望地振动。物体的这样振动不仅产生噪音而且变成使若干类型的处理精度下降和退化的因素。这样的振动不仅还对处理物体的操作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检查物体、测量物体、控制物体或传输物体的操作的精度造成不利影响。
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本领域的机械振动抑制装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领域中,利用机械辊211和212抑制振动。然而,当物体由脆性材料形成或者由对杂质敏感或表面易受划痕的侵害的材料形成时,物体趋向于被机械接触损害。因此,对于这样的材料而言,需要避免机械接触。
图3和图4示意性地示出本领域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提供一种利用由高压空气供应器213和214供应的流动的流体(高压空气)以非接触的方式抑制振动的方法(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03-0053390,名称为“用于在持续的钢生产线中以非接触的方式抑制钢片的振动的装置(DEVICE FOR SUPPRESSING VIBRATION OF STEEL SHEET IN NON-CONTACT MANNER IN CONTINUOUS STEEL MAKING LINE)”)。然而,根据此方法,极难仅利用空气的流速均匀地调节物体的高度,并且使物体保持在非接触状态的力是非常弱的。因此,当物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例如,抖动)时,物体趋向于接触装置(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11-0095191,名称为“非接触跳动机理(NON-CONTACT DANCER MECHANISM)”)。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一种以稳固的非接触状态来维持物体并且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通过将均匀的压力施加到物体上来抑制处理物体的操作所发生的振动的装置。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提供一种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所述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包括第一超声振动器和第二超声振动器,第一超声振动器和第二超声振动器彼此分隔开且彼此面对,使得物体可以设置在它们之间。第一超声振动器和第二超声振动器通过产生超声振动并将由超声振动诱导的排斥力施加到物体上来以非接触的方式使物体保持在它们之间,从而抑制物体的振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处理物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上面描述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抑制物体的振动;处理被振动抑制的物体。
技术效果
根据上面阐述的本发明,在防止物体被机械接触损害的同时通过抑制物体的振动,能够可靠地执行包括处理、检查、测量、控制或传输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本领域的机械振动抑制装置;
图3和图4示意性地示出本领域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5至图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8和图9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10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1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12和图1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1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1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16和图17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18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性实施例的非接触振动抑制装置;
图19示出超声振动器的拐角结构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精密素材株式会社,未经康宁精密素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04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