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绳数字电话主机、无绳数字电话及语音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0084.6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4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W8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电话 主机 语音 数据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绳数字电话主机以及无绳数字电话,涉及数字通信领域,该无绳数字电话主机的用户电路模块与蓝牙模块可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建立直接互联的通信信道,因此减少了主控模块的工作负荷,优化了语音数据的传输路径。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绳数字电话主机,包括开关模块,开关模块在接收到主控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时,将用户接口电路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出引脚与蓝牙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入引脚相连接;以及用于将用户接口电路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入引脚与蓝牙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出引脚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绳数字电话主机、无绳数字电话以及语音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发展,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作为一种常见的电话类型,无绳数字电话利用无线电波作为媒介,实现了主机、副机之间的“无绳”联系,克服了传统电话、手柄之间话绳的束缚,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以及更为灵活的通话体验。
以现有无绳数字电话为例,通常来说,无绳数字电话中包括主机以及至少一个无绳副机。进一步,主机中又包括有主控模块、用户接口电路模块以及蓝牙模块。其中,用户接口电路模块(英文: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缩写:SLIC)用于处理模拟语音数据,通过脉冲编码调制等方式将模拟语音数据调制为对应的数字语音数据;而蓝牙模块基于蓝牙通信速度快、保密效果好等特点,用于完成主机与副机之间语音数据的交互过程。
然而,根据数字通信系统工作模式的划分原则,可以发现在主控模块、用户接口电路模块以及蓝牙模块这三部分进行语音数据传递的过程中,主控模块是作为主导设备在进行工作,而用户接口电路模块以及蓝牙模块均是作为从属设备在进行工作。从主机向副机发送语音数据的工作过程为例,该语音数据传输路径可以描述为:主控模块-用户接口电路模块-主控模块-蓝牙模块-副机的对应模块(省略了各模块对语音数据的具体处理细节)。因而,对于现有的无绳数字电话主机而言,在其正常工作时主控模块需承受较大的工作负荷,且语音数据传输路径也并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绳数字电话主机、无绳数字电话以及语音数据传输方法,该无绳数字电话主机的开关模块在接收到主控模块发送的高电平控制信号时,建立起用户电路模块与蓝牙模块直接互联的通信信道,因此减少了主控模块的工作负荷,优化了语音数据的传输路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绳数字电话主机,所述主机包括:主控模块、用户接口电路模块以及蓝牙模块,所述主机还包括开关模块;
当所述开关模块接收到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时,所述开关模块将所述用户接口电路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出引脚与所述蓝牙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入引脚相连接;以及将所述用户接口电路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入引脚与所述蓝牙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出引脚相连接。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开关模块接收到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时,所述开关模块将所述主控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出引脚与所述用户接口电路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入引脚相连接;以及将所述主控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入引脚与所述用户接口电路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出引脚相连接。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单刀双掷开关;
当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与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接收到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时,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掷于第一端,使得所述用户接口电路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蓝牙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入引脚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掷于第一端,使得所述用户接口电路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蓝牙模块的通信数据输出引脚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00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