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小口径管道的超声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9297.7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3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尹炳植;金容植;李泰勳;李廷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水力原子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29/265 | 分类号: | G01N29/265;G01N29/04;G01N2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丙林;曹桓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小口径 管道 超声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小口径管道的超声检测设备,包括:第一弧形框部和第二弧形框部,它们在与管道结合时围绕管道的圆周,并且它们各自的一侧通过旋转连接销彼此转动连接;调整部,其使第一弧形框部的另一侧和第二弧形框部的另一侧彼此连接,且能够根据管道的直径调整由第一弧形框部和第二弧形框部形成的孔的直径;探头固定部,用于将探头固定至第一弧形框部使得探头接触管道的表面;编码器部,设置于第二弧形框部并将编码器保持在距管道预定距离处;以及多个辊部,其设置到第一弧形框部和第二弧形框部,并且多个辊部与管道接触,由此在第一弧形框部和第二弧形框部彼此连接的状态下使得第一弧形框部和第二弧形框部围绕管道的圆周旋转。本发明包括环绕管道的圆周的两个弧形框部,并且本发明能够调整根据两个弧形框部的连接获得的环形框部的孔的直径,因此是无需考虑管道的直径是否在预定范围内而能够应用的,从而提高工作便利性并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小口径管道的超声检测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沿轴向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的用于小口径管道的超声检测设备,其中可以通过三维方法评估检测的结果。
背景技术
核电站通常被配置为以下述方式生成电力:使用核裂变期间生成的能量对第一冷却水加热,该核裂变是使用核电站内部的核燃料进行的;在借助于被加热的第一冷却水的能量将能量传递至第二冷却水之后,利用由蒸汽发生器生成的蒸汽使蒸汽涡轮机旋转;以及通过电力发电机将蒸汽涡轮机的旋转动能转换为电能。在核电站内部,许多各种尺寸的管道相互连接以向第一管线供应在核反应器内部加热的蒸汽和各种冷却水,并且上述管道通过焊接法连接。
在上述安装于核电站内的各种尺寸的管道中,安装有小口径管道,该小口径管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50mm。管道之间可以连接有管接头,以改变小口径管道的方向,并且管道和管接头通过焊接法连接。
在核电站运行期间,小口径管道的焊接部分可能不断经受由于从各种设备传递的机械振动所导致的疲劳相关损坏。由于该原因,可能频繁出现错误。为了防止上述错误,需要在核电站运行期间借助于超声检测方法检查管接头的焊接部处的任何缺陷。
当前用于核原子发电站内的小口径管道的超声检测方法通常以下述方式执行:检测员通过利用超声探头从管道或联接器的侧面朝向管接头的焊接部供应超声波,并且接收已经反映任何缺陷部分的超声波,从而基于超声检测计处示出的信号对缺陷状态进行评估。
根据上述人工检测方法,检测员应当在随着使用者持有超声探头的手移动时检查信号,因此难以保持使探头和管道之间的接触恒定,并且应当在检查超声探头和管道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同时对超声检测计的屏幕上的信号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员不能专注于信号评估工作,所以可能错过缺陷相关信号。
最近已研发出一种扫描仪以改善上述问题,其中该扫描仪可以在保持超声探头和管道之间的预定的恒定接触状态的同时旋转。
登记号为10-1103801的韩国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狭窄空间角焊接部的体积的扫描仪,2012年1月2日登记)描述了一种能够探测狭窄空间中的管道焊接部处的任何缺陷的扫描仪。
登记号为10-1103801的韩国专利中描述的扫描仪使用上壳体和下壳体联接至管道,并且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驱动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彼此联接的状态下,扫描仪可以沿管道的圆周方向旋转。
可以在沿管道的纵向方向移动固定于探头保持器的探头时检测焊接部,其中该探头保持器设置在索引器的端部,可以在上壳体的顶部处以一步每单位的方式调节该索引器的长度(参照登记号为10-1103801的韩国专利第[0035]段)。
在登记号为10-1103801的上述韩国专利的情况下,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接触部处形成有在其中插入管道的插入槽,并且驱动轮以在它们之间具有120°的角度的方式进行布置使得旋转中心可以相对于插入槽的中心定位在相同的距离处,这使得可以响应于管道的直径的任何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水力原子力株式会社,未经韩国水力原子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92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