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成型体和非接触供电系统用电力传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8536.7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4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西本一志;冈野洋司;樱井洋光;山本一美;土手智博;西尾靖士;藤井泰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1/36 | 分类号: | H01F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铁氧体 树脂 组合 成型 接触 供电系统 用电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手机等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电力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中,为了提高充电时的使用者的便利 性,更为了防止水沾湿等造成的触电,提出了不使用电缆而以非接触 的方式进行充电的系统。在该系统中,使用在磁性体上贴附线圈、或 使线圈接近的电力传送装置,在对向配置的供电用线圈和受电用线圈 之间,通过交流磁场的电磁感应作用传送电力,由此对移动设备进行 充电。
在该系统中要求进一步的高电力传送效率化、小型化、高刚性化, 公开了控制磁性体的导磁率和电阻率的技术(专利文献1、2)、高压加 压后进行加热处理的技术(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766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752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073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电阻、饱和磁通密度、导磁率 高的铁氧体磁芯作为磁性体的小型非接触传送装置,然而,该铁氧体 磁芯为陶瓷,因此冲击性差,有时因坠落等的冲击导致破损。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使用铁氧体或坡莫合金和树脂的混 合物的系统。该系统的性能依赖于所混合的铁氧体或坡莫合金的性状, 该文献中未提及效率等的电磁特性。
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对Mn-Zn铁氧体、铁系磁性粉、镍 系磁性粉、树脂进行高压加压而得的防磁片材,公开了其具有高的刚 性和防磁性能。但是,含有金属系磁性粉,因此电阻低,因涡电流损 耗导致效率降低。
于是,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传送效率高、耐冲 击性高的非接触充电系统用电力传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所述技术课题可以通过如下的本发明实现。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成型体,其特征在 于,该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成型体为含有填充材料和结合材料的 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填充材料是平均粒径为5~35μm 的软磁性铁氧体粉末,结合材料为选自热塑性树脂或软质聚烯烃树脂 中的1种以上,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的成型密度为3.2~ 4.7g/cm3,导磁率为5~15(本发明1)。
另外,根据本发明1所述的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成型体,其 特征在于,电感为3.5~6μH(本发明2)。
另外,根据本发明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 物成型体,其特征在于,电力传送效率为55~80%(本发明3)。
另外,根据本发明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 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填充材料为尖晶石型铁氧体(本发明4)。
另外,根据本发明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 成型体,其特征在于,软磁性铁氧体粉末的压缩密度为2.5~5g/cm3, 比表面积为0.3~4m2/g(本发明5)。
另外,根据本发明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 成型体,其中,结合材料是选自6尼龙、12尼龙、612尼龙、9T尼龙、 聚苯硫醚、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 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热塑性树脂的至少一 种、或者选自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 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和包括乙烯- 丁烯共聚物的软质聚烯烃树脂(本发明6)。
另外,根据本发明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 成型体,其特征在于,软磁性铁氧体粉末的含量为88~97wt%(本发 明7)。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用电力传送装置,其在本 发明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磁性铁氧体树脂组合物成型体上贴附线圈 而获得(本发明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户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户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85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