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锁死特征的榫眼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8283.3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S·P·泰泽;S·J·海特;B·A·布莱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萨合莱澳洲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3/08 | 分类号: | E05B63/08;E05B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簧销 榫眼锁 锁死装置 壳体 伸出位置 缩回位置 作用状态 移动 锁死 阻挡 | ||
一种榫眼锁组件(4)包括壳体(7)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7)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碰簧销(21)。所述榫眼锁组件(4)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碰簧销(21)上的锁死装置(29),用于在所述锁死装置(29)处于作用状态下时阻挡所述碰簧销(21)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与门一起使用的榫眼锁组件,该榫眼锁组件包括壳体和能相对于该壳体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碰簧销。更具体而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榫眼锁组件是包括禁止所述碰簧销从所述伸出位置未授权移动的锁死(deadlatching)装置的类型。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榫眼锁组件是包括加强所述壳体的增强部的类型。
背景技术
根据上述的榫眼锁组件一般包括采取内毂和外毂形式的致动器,该致动器能通过分别位于门的内侧和外侧的手柄或转动旋钮来操作。每个毂都能够通过围绕致动轴线旋转而与碰簧销相互作用,从而使碰簧销从伸出位置缩回。可以包括圆筒锁组件或转动插销来控制致动器的操作和/或直接与碰簧销相互作用。根据门需要的期望安全等级,通常将一个圆筒锁组件安装在门的外侧,而可以将另一个圆筒锁组件或转动插销安装在内侧。
上述类型的碰簧销可以采取具有斜面头部的碰簧销组件的形式,该碰簧销组件被弹簧偏压向伸出位置。在关门过程中,斜面头部允许其在碰撞表面上滑动以使碰簧销组件朝向缩回位置移动。相比于锁死插销(deadbolt),这提供了优点,然而这牺牲了安全性。当门转动以向门道内部打开时,碰簧销的斜面将面向外。如果在门关闭的同时例如在门侧柱和门边缘之间接近该斜面,则该斜面可以通过刚性卡施加至该头部的端部压力而被操纵,从而将碰簧销组件移动到缩回位置。这种未授权操纵通常是不期望的。
可以通过结合锁死特征来增强碰簧销组件的安全等级。锁死特征能够禁止碰簧销组件从伸出位置的未授权操作。之前,在门关闭时,通过手动致动锁死特征。手动致动的锁死有时被成为夜锁(nightlatch)。
最近,一些榫眼锁组件已经包括锁死特征,这种锁死特征在门位于关闭位置时自动致动。通常期望的是,当圆筒锁组件或转动插销用来缩回碰簧销时或当手柄或转动旋钮自由缩回碰簧销时,锁死特征相对容易停用(deactivate)。在接合锁死特征之前,碰簧销能够自由地略微相对壳体移动。申请人已经发现,锁死特征并不总是容易停用。相反,其有些时候会卡在致动状态下,从而阻止了插销经授权地缩回。此外,碰簧销的自由移动使得锁死特征容易受到操纵而允许对碰簧销未经授权地缩回。因此,期望提供一种锁死特征,该锁死特征提供了在现有榫眼锁组件中使用的那些锁死特征的有用替换方案。
榫眼锁组件壳体是能够对安全等级做出贡献的另一个方面。通常,壳体经常使用锌合金形成为压铸件。压铸件的优点是允许在壳体中形成各种特征,诸如与锁组件的其他内部元件相互作用的导轨和定位轴。这可以帮助组装榫眼锁。有一种看法认为锌合金铸造壳体不像不锈钢壳体那样对通过钻进行的破坏一样具有抗性。具有不锈钢壳体的榫眼锁组件比具有锌合金铸造壳体的榫眼锁组件将具有更高安全等级。然而,难以形成具有能够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相同特征的不锈钢壳体。
这里,参照榫眼锁组件被安装在门中时的使用取向来描述作为本发明的主题的榫眼锁组件,并且对诸如内和外之类的术语应该参照门的内侧和外侧按照该取向来解释。然而,应该认识到,其他取向同样是可能的,并且应该认识到术语的相应改变,诸如鉴于其他取向所需的那些术语,以便正确理解本发明。
不能把这里对作为现有技术给出的专利文献或其他材料的参考看作是承认该文献或材料在任一权利要求的优先权日之前在澳大利亚是已知的或者将该文献或材料所包含得信息看作是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萨合莱澳洲有限公司,未经亚萨合莱澳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82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