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终端充电装置和使用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7628.3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9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岩渕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R1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劲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终端 充电 装置 使用 汽车 | ||
便携式终端充电装置由于充电效率降低而停止充电的情况的原因在于,例如随着汽车的运转,便携式终端由于振动或惯性在设置板上表面上轻微移动。在这种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充电装置以由检测部检测出的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和充电线圈的位置分离第二设定距离以上为条件,利用驱动部使充电线圈向与检测部检测出的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对应的部分移动,之后,再次开始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终端进行充电的便携式终端充电装置和使用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终端的功能大幅提高,也增加了其耗电量。
因此,现在需要可以在包含汽车内的各种场合进行充电。作为近年来的趋势,能够不使用线缆的所谓无线充电备受关注。
作为可应对这种需求的便携式终端充电装置,提案有以下那样的装置。
即,该便携式终端充电装置具有:主体壳,其在上面配置有设置板;充电线圈,其在该主体壳内与设置板的下面侧相对且活动自如地设置;驱动装置,其使该充电线圈相对于设置板的下面侧移动;控制部,其与该驱动装置和充电线圈连接。
另外,在设置板设有作为检测设置于该设置板上表面的便携式终端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多个检测线圈(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71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的便携式终端充电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充电装置,具有:主体壳、检测部、充电线圈、驱动部、充电控制部、充电通信部、存储器。在主体壳的上面配置有设置板。检测部设于该设置板上或设置板的下方,检测存在于设置板上表面的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充电线圈在主体壳内以与设置板的下面侧相对的状态配置成活动自如。驱动部使充电线圈在与设置板的下面侧相对的状态下移动。充电控制部与驱动部和充电线圈连接,充电通信部与充电控制部连接,进行与便携式终端的通信。存储器与充电控制部连接。在存储器中,在充电开始后的充电再次开始时,作为用于通过驱动部驱动充电线圈的基准,保持有用于判定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和充电线圈的位置之差存在第一距离以上的第一设定距离和用于判定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和充电线圈的位置之差存在第二距离(比第一距离小)以上的第二设定距离。充电控制部从便携式终端取得充电停止请求及停止理由时,停止充电,根据停止理由,将作为再次开始充电的基准的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和充电线圈的位置的判定距离设为第一设定距离或第二设定距离。充电控制部进行如下的控制,如果从检测部取得的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和充电线圈的位置的距离比判定距离大,则通过驱动部使充电线圈向与检测部检测出的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对应的部分移动之后,再次开始充电。根据该结构,实现所期望的目的。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根据充电停止的理由,变更是否再次开始充电的判断基准。
另外,在充电开始时,通过驱动部使充电线圈在与设置板的下面侧相对的状态下移动之后,开始充电,因此,不需要顾虑放置便携式终端的场所,在该点上,使用便利性良好。
另外,在充电开始后的充电停止时,由于例如对便携式终端的充电效率比设定效率值低而判断为停止充电,且由检测部检测出的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和充电线圈的位置分离第二设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通过驱动部使充电线圈向与检测部检测出的便携式终端的位置对应的部分移动之后,再次开始充电,因此,在该点上,使用便利性也良好。
即,在运转(驾驶)中,便携式终端进行移动,由此,产生与充电线圈的位置偏离,充电效率急剧降低,由此,经常产生充电停止。而且,运转(驾驶)中,大多情况下未察觉这种充电停止,因此,如果注意到,则经常产生不能充电的状况,这作为使用便利性差的指标被指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7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感应及发电装置
- 下一篇:超大功率单模光纤激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