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谐电感器装置、收发器、方法和计算机程序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7042.7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9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M·尼尔森;M·桑德格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H03B5/12;H01F21/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伟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谐 电感器 装置 收发 方法 计算机 程序 | ||
1.一种可布置在芯片或基板上的可调谐电感器装置,所述可调谐电感器包括:
第一绕组部分(W1),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所述可调谐电感器装置的第一输入(INP);
第二绕组部分(W2),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所述第一绕组部分(W1)的第二端;
第三绕组部分(W3),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所述可调谐电感器装置的第二输入(INN);
第四绕组部分(W4),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所述第三绕组部分(W3)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绕组部分、所述第二绕组部分、所述第三绕组部分和所述第四绕组部分(W1-W4)被交错在所述芯片或所述基板上,以使得所述绕组(W1-W4)的磁场是共同的;以及
开关装置,被布置为通过选择性地提供以下任一项来调谐所述可调谐电感器装置:
包括并联的所述第一绕组部分和所述第四绕组部分(W1、W4)以及并联的所述第二绕组部分和所述第三绕组部分(W2、W3)的电路,并且并联耦合(W1、W4;W2、W3)串联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与所述第二输入(INP、INN)之间;
包括在所述第一输入与所述第二输入(INP、INN)之间串联的所述第一绕组部分、所述第二绕组部分、所述第四绕组部分和所述第三绕组部分(W1-W4)的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谐电感器装置,其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
第一开关(S1),连接在所述第二绕组部分(W2)的第二端与虚拟地(VDD)之间;
第二开关(S2),连接在所述第四绕组部分(W4)的第二端与所述虚拟地(VDD)之间;
第三开关(S3),连接在所述第二绕组部分(W2)的第一端与所述虚拟地(VDD)之间;
第四开关(S4),连接在所述第四绕组部分(W4)的第一端与所述虚拟地(VDD)之间;
第五开关(S5),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INP)与所述第四绕组部分(W4)的第二端之间;以及
第六开关(S6),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INN)与所述第二绕组部分(W2)的第二端之间;
其中通过闭合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和所述第六开关(S3-S6)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S1、S2)开路,或者闭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S1、S2)并且使得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和所述第六开关(S3-S6)开路,所述可调谐电感器装置是可调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谐电感器装置,其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
第一开关(S12),连接在所述第二绕组部分(W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绕组部分(W4)的第二端之间;
第二开关(S34),连接在所述第一绕组部分(W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绕组部分(W3)的第二端之间;
第三开关(S5),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INP)与所述第四绕组部分的第二端之间;以及
第四开关(S6),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INN)与所述第二绕组部分的第二端之间;
其中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S34、S5、S6)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开关(S1)开路,或者闭合所述第一开关(S12)并且使得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S34、S5、S6)开路,所述可调谐电感器装置是可调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谐电感器装置,包括进一步的绕组部分,其中所述进一步的绕组部分被布置为消除与所述第一绕组部分到所述第四绕组部分的电磁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谐电感器装置,其中所述绕组部分中的两个或更多绕组部分被布置在所述芯片或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导电层中。
6.一种包括谐振器(710)的射频收发器(702),其中所述谐振器(71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谐电感器装置,其中所述可调谐电感器装置是可调谐的,以使得所述谐振器(710)能够可选择地工作在多个谐振频率中的一个谐振频率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70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接收电路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柔性封装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