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成形的重复进入装置及其系统和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80056502.4 申请日: 2014-08-27
公开(公告)号: CN105636531B 公开(公告)日: 2019-12-03
发明(设计)人: 艾萨·利兹克;约翰·福克森;马哈迈德·瑞扎维 申请(专利权)人: 瑞弗罗医疗公司
主分类号: A61B17/22 分类号: A61B17/22;A61M25/06;A61M25/092;A61B17/34
代理公司: 11400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邬玥;葛强<国际申请>=PCT/US20
地址: 美国加利***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成形 重复 进入 装置 及其 系统 方法
【说明书】:

通过使用血管内的装置、系统和方法治疗患者的方法在此公开。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具有连接到并在手柄和成角度的远侧部分之间延伸的细长构件的血管内装置。该远侧部分可在具有被配置用于在血管内递送的第一形状的第一结构和具有被配置用于在血管内递送的与该第一形状不同的第二形状的第二结构之间移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3年8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为61/870,554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技术通常涉及用于进入和/或治疗血管性异常和/或并发症的系统、方法和装置。特别是,一些实施例涉及具有用于处理人体血管内栓塞的可成形远侧部分的血管内装置,人体血管内栓塞包括与之相关的血管周围疾病状态、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其它。

背景技术

慢性完全栓塞(“CTO”,Chronic Total Occlusions)是血管病变,其特征在于血管内严重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病变处血流完全(或几乎完全)阻塞。该等栓塞可能在病人的血管系统中的任何地方发生。由于大多数病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逐步形成,因此病变下游的局部缺血组织有时间形成侧枝循环。例如,对于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可以从近侧动脉形成并连接到远侧动脉(“同侧络”),或侧支血管可以从其它主要动脉分支形成并连接到远侧动脉(“对侧络”)。当病变最终变为一完全栓塞,侧枝循环虽然局部缺血,但通常足以保持远侧组织存活。因此,期望通过穿过CTO穿透血管中的堵塞或绕过该堵塞,推进治疗装置例如气囊血管成形术导管扩张并治疗CTO从而恢复血液流动。同样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必要穿过CTO进入沿血管CTO远侧的位置。

CTO相比部分栓塞的病变更难以穿越,因为不像通过预先存在的腔,导丝必须穿透病变或在穿透病变不切实际和/或复杂时,经由血管壁的内膜层从病变周围穿过。例如,图1A-1F是用于治疗该等CTO的常规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侧视图。首先参见图1A,向导丝12和/或导管10施加力进入靠近栓塞O的内膜层SL。一旦导丝12和/或导管10穿过栓塞O,则该装置将需要重新进入血管V的内腔TL。例如,为重新进入腔TL,许多当前技术采用推进导丝12,使得当导丝12向远侧推进通过内膜层SL时,该导丝12会弯曲和/或在其远端16形成回环。例如,如图1B和1C,可清楚地看到该等技术可以创建“内膜隧道”。如图1D-1F,可清楚地看到一旦导丝12的环形端14远离CTO的远侧端,则可以向该导丝12施加力重新进入腔TL,从而在血管壁上产生一大孔H和/或皮瓣。然而,利用环形导丝强行重新进入可能导致患者的并发症,如不必要地延伸内膜隧道,穿透血管V,和/或不期望地切开血管V,这些都需要额外治疗。

当前其它在治疗中重新进入腔TL的方法包括利用现有的重新进入装置。然而,该等重新进入装置通常具有比疗程中使用的原始工具更大的直径。例如,在许多疗程中使用的导管被去除,导引器护套被替换为更大的护套(例如,7-8Fr护套)。然而,该等转换会引起疗程的明显中断,并显著增加疗程时间以及将病人在x射线下的暴露。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许多方面可以参照以下附图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相反,重点在于将本发明的原理说明清楚。此外,部件在某些视图中为清楚起见,可以以透明形式示出,而并非代表该图示的部件必然是透明的。

图1A-1F是用于通过经由内膜下空间穿过CTO以治疗CTO的常规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侧视图。

图2A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低轮廓结构的血管内装置的侧透视图。

图2B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具有成角度的远侧部分的图2A的血管内装置的侧透视图。

图3是不具有穿过其中的导丝和/或血管内导管的图2B的装置的远侧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配置的具有血管内导管和导丝穿过其中的图2B的装置的远侧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弗罗医疗公司,未经瑞弗罗医疗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65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