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意欲由蜂窝电信网络实现的信令的方法、与其对应的基站和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5126.7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6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E.哈杜因;D.贾拉米洛拉米雷斯;M.孔图里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兰治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H04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李芳华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意欲 蜂窝 电信 网络 实现 方法 与其 对应 基站 终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意欲由蜂窝电信网络(NW)实现的信令方法,该蜂窝电信网络(NW)包括控制至少第一传送点(C1)的基站(BS1),所述至少第一传送点(C1)服务具有可激活干扰消除(SIC)接收机的第一终端(T1),该第一终端(T1)易于经受来自打算送给第二终端(T2)的所谓干扰信号的干扰。该信令方法包括:‑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终端向网络上传指示符的步骤,所述指示符包括用于终端的、没有由于干扰信号的干扰消除的最大接收吞吐量的指示符,并且进一步包括用于第一终端的、利用由于干扰信号的干扰消除的最大接收吞吐量的指示符、和干扰信号的最大接收吞吐量的指示符,‑网络确定通过第一终端的干扰消除的激活与否、以及作为上传的指示符的函数要向第一和第二终端分配的相应吞吐量的步骤,‑网络通知在第一终端的干扰消除的激活与否、以及向第一和第二终端的分配的相应吞吐量的步骤,‑网络用信号向第一终端通知向第二终端分配的吞吐量的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的领域。在该领域内,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所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特别包括无线通信。通信传送介质被统称为传送信道或传播信道,其根据空中信道类推。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向终端用信号通知终端配置参数,以便使得终端能与蜂窝电信网络通信。
本发明由此在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所定义的长期演进(LTE)移动蜂窝电信网络的上下文中具有优选但非限制性的应用,并特别用于下行链路,即用于从基站(或e节点B)到移动终端(也已知为用户设备(UE))的通信。
背景技术
移动蜂窝电信网络的容量(并且特别是LTE网络的容量)确定系统能对于其各个用户流化传输的数据总数量,该数量也已知为速率和(SR)。
按照已知方式,移动电信网络的容量(并且特别是LTE网络的容量)受到干扰的限制。这样的干扰可以是各类。在蜂窝网络的容量方面最有破坏性的各类干扰之中,可特别提及:
·与传送时和接收时使用多个天线关联的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U-MIMO)干扰,并且其对应于在向给定终端分配的MIMO数据流之间生成的干扰;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干扰,其对应于在向不同终端分配的MIMO数据流之间生成的干扰;和
·蜂窝间干扰,其在不同小区向不同终端传送的信号之间生成,但是重新使用相同时间频率资源。
本发明在于为了实现在用于可以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的数据率方面较好的性能的特定目的、而降低在网络级别评估的蜂窝间干扰和/或MU-MIMO干扰的上下文。
蜂窝间干扰能通过使用用于小区之间的合作的技术(统称为协调多点(CoMP)技术)来降低。
对于LTE网络,这样的技术在3GPP发布的名为“Coordinated multipointoperation for LTE physical layer aspects”第11版的文档TR 36.819中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
那些技术中的一些寻求协调资源的分配、和由控制与给定小区相邻的小区的基站所执行的预编码,以便使得由其相邻小区在那个小区中创建的干扰最小化。
由此,[1]描述了终端如何能向网络进行推荐,以使得网络能确定用于与其自己的服务器小区相邻的小区的传送参数的联合分配,以便使得网络的性能最大化。通过降低干扰者所传送的流的数目,来执行最大化。该技术的简便性伴随无线电谱的次优使用,给定终端是基本接收机(即不包括干扰消除部件的传统或先进线性接收机)的事实,这是不令人满意的;这样的接收机所以将干扰处置为噪声,并且它们在该文档的下面被称为作为噪声的干扰(IaN)接收机。使用这样的接收机,以便使得点对点链路(即,单一链路)的容量最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兰治,未经奥兰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51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