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溶性切削油剂原液组合物、切削油剂组合物及切削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5102.1 | 申请日: | 2014-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2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本山忠昭;柴田润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JX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01/02;C10M125/14;C10M133/12;C10M133/38;C10M133/50;C10M173/00;C10N30/00;C10N30/16;C10N40/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梁婷 |
地址: | 日本东京千代***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溶性 切削油 原液 组合 切削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的水溶性切削油剂原液组合物以原液组合物总量为基准,含有0.3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选自芳香族三级胺类及杂环式三级胺类的至少1种胺化合物、0.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水、及7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的矿物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切削油剂原液组合物、水溶性切削油剂组合物及切削加工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适于包含铝或其合金、铜或其合金或者钢的被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的水溶性切削油剂组合物、可通过利用水进行稀释而获得该水溶性切削油剂组合物的原液组合物、以及使用上述水溶性切削油剂组合物的切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对钢铁或非铁金属材料实施车削、刨削、钻孔、铣削等切削加工时,使用切削油。使用切削油的目的在于减小工具与被加工材料或切屑的摩擦、去除切屑、防止积屑瘤的产生、对发热的抑制以及冷却等,由此谋求提高工具寿命或工作精度。
一般而言,切削油大致区分为以润滑作用为主要目的的非水溶性切削油、以及以冷却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水溶性切削油。现有的水溶性切削油为在水中调配聚氧乙烯单烷基醚、聚氧乙烯单烷基苯基醚、脂肪酸盐、磺酸盐类等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盐、多元醇的偏酯等油性剂;聚氧乙烯磷酸酯等特压添加剂;胺类、磷酸盐、钼酸盐、钨酸盐、硼酸盐、亚硝酸盐等防锈剂等而制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水溶性切削油通常利用水稀释为5倍至50倍左右而使用。
由此可得,对水溶性切削油所要求的性能为冷却性,即对其进行活用的加工性。如果冷却性不充分,则存在加工时未除去热量并且被削材料熔接于工具,从而导致加工不良的情况。此外,为了稳定地使用水溶性切削油,也需重视乳化稳定度和耐腐败性。如果乳化稳定度不充分,则也存在如下情况:不仅油剂分离为水及油分,无法获得如设计般的性能,而且被切削的金属的磨耗粉末凝聚并附着于材料上。这样一来,则必须在后续工序中进行除去,因此生产性将降低。耐腐败性也是重要的性能,含有较多水的水溶性切削油容易繁殖细菌或霉,如果其发生腐败,则性能将下降,或者由于其臭味而使得作业环境大幅降低。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8-2396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化稳定度、耐腐败性及加工性优异,适于包含铝或其合金、铜或其合金或者钢的被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的水溶性切削油剂组合物、可通过利用水进行稀释而获得该水溶性切削油剂组合物的原液组合物、以及使用上述水溶性切削油剂组合物的切削加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下述[1]至[3]记载的水溶性切削油剂原液组合物、下述[4]记载的切削油剂组合物及下述[5]记载的切削加工方法。
[1]一种水溶性切削油剂原液组合物,其以原液组合物总量为基准,含有0.3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选自芳香族三级胺类及杂环式三级胺类的至少1种胺化合物、0.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水、及7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的矿物油。
[2]如[1]所述的水溶性切削油剂原液组合物,其中上述矿物油中的芳香族成分为10质量%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水溶性切削油剂原液组合物,其中上述杂环式三级胺类为二吗啉或N-乙基吗啉。
[4]一种水溶性切削油剂组合物,其为将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切削油剂原液组合物通过水稀释为5倍以上且50倍以下而成。
[5]一种切削加工方法,其使用如[4]所述的水溶性切削油剂组合物对被削材料进行切削,上述被削材料包含选自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以及钢的至少1种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X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未经JX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5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