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工性和低温韧性优异的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53170.4 | 申请日: | 2014-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9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忠夫;粕谷康二;水田纱江;二村裕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6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张玉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低温 韧性 优异 强度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加工性和低温韧性优异的高强度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满足
C:0.10~0.5%、
Si:1.0~3%、
Mn:1.5~3.0%、
Al:0.005~1.0%、
P:超过0%且0.1%以下、和
S:超过0%且0.05%以下,
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该钢板的金属组织包含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以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组织时,
(1a)所述多边形铁素体的面积率a相对于金属组织整体超过50%,
(1b)所述贝氏体由高温区域生成贝氏体和低温区域生成贝氏体的复合组织构成,
所述高温区域生成贝氏体中,邻接的残余奥氏体之间、邻接的碳化物之间、以及邻接的残余奥氏体与碳化物之间的中心位置间距离的平均间隔为1μm以上,
所述低温区域生成贝氏体中,邻接的残余奥氏体之间、邻接的碳化物之间、以及邻接的残余奥氏体与碳化物之间的中心位置间距离的平均间隔小于1μm,
所述高温区域生成贝氏体的面积率b相对于金属组织整体满足5~40%,
所述低温区域生成贝氏体和所述回火马氏体的合计面积率c相对于金属组织整体满足5~40%,
(2)以饱和磁化法测量的所述残余奥氏体的体积率相对于金属组织整体为5%以上,
(3)将由电子背散射衍射法亦即EBSD测量的取向差3°以上的边界所包围的区域定义为晶粒时,由基于对该晶粒中的体心立方晶格各晶粒进行解析的EBSD图像的清晰度获得的各平均IQ亦即花样质量表示的分布满足下述式(1)、(2),所述体心立方晶格包含体心正方晶格,
(IQave-IQmin)/(IQmax-IQmin)≥0.40 (1)
σIQ/(IQmax-IQmin)≤0.25 (2)
式中,IQave表示各晶粒的平均IQ全部数据的平均值,IQmin表示各晶粒的平均IQ全部数据的最小值,IQmax表示各晶粒的平均IQ全部数据的最大值,σIQ表示各晶粒的平均IQ全部数据的标准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板,其特征在于,以光学显微镜观察所述金属组织时,在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复合而成的MA混合相存在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MA混合相的总个数,当量圆直径d超过7μm的MA混合相的个数比例为0%以上且小于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铁素体粒的平均当量圆直径D为超过0μm且1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还含有以下(a)~(e)的至少其中之一:
(a)从由Cr:超过0%且1%以下和Mo:超过0%且1%以下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b)从由Ti:超过0%且0.15%以下、Nb:超过0%且0.15%以下和V:超过0%且0.15%以下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c)从由Cu:超过0%且1%以下和Ni:超过0%且1%以下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d)B:超过0%且0.005%以下;
(e)从由Ca:超过0%且0.01%以下、Mg:超过0%且0.01%以下和稀土类元素:超过0%且0.01%以下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板的表面具有电镀锌层、热浸镀锌层、或合金化热浸镀锌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31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