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2846.8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3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京壮一;西室阳一;西田成志;阿部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B9/04 | 分类号: | B60B9/04;B60C7/00;B60C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不充填加压空气的情况下使用的非充气轮胎。
本申请要求2013年11月12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34150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在充填加压空气使用的现有充气轮胎中,爆胎的发生是在结构上不可避免的问题。
近些年,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如以下专利文献1所公开地,已经提出了一种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其安装于车轴;环状体,其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安装体;以及多个连接构件,其沿轮胎周向配置在安装体与环状体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6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中,在组装时,多个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的两端部均应当连接于环状体或安装体,因而该连接不仅会花费很多制造时间,而且还会妨碍轻量化。另外,在向非充气轮胎提供优异耐久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易于组装、抑制重量增加并具有优异耐久性的非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安装于车轴;环构件,所述环构件包括外装于所述安装体的内筒体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所述内筒体的外筒体;以及连接构件,在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多个所述连接构件并且所述连接构件使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所述连接构件由如下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按照JIS K 7161规定的在23℃的测定方法得到的所述合成树脂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为8.0%以上,按照ISO 179-1规定的在23℃的夏比冲击试验得到的所述合成树脂材料的夏比冲击值为9.4kJ/m2以上。
在本发明中,由于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连接构件形成为一体,因此当组装非充气轮胎时,即使多个连接构件的两端部均不与内筒体和外筒体连接,由于通过将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连接构件形成为一体而形成的壳体安装于安装体就足够了,因而能够缩短制造时间。
另外,由于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连接构件形成为一体,例如,相比于使用紧固构件等将连接构件的两端部连接至内筒体和外筒体的情况,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
此外,由于将使环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连接构件形成为一体的合成树脂材料的上述断裂伸长率设定在上述范围,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非充气轮胎的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部分在产生断裂之前的变形量。
另外,由于将合成树脂材料的夏比冲击值(Charpy impact value)设定在上述范围,所以能够在非充气轮胎的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部分中针对龟裂的进展提供足够的抵抗。
以上,能够为非充气轮胎可靠地提供必要且足够的耐久性。
这里,所述连接构件可以均包括使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彼此连接的第一弹性连接板和第二弹性连接板,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内筒体连接的另一端部靠轮胎周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内筒体连接的另一端部靠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并且可以在一轮胎宽度方向位置处沿轮胎周向配置多个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可以在与所述一轮胎宽度方向位置不同的另一轮胎宽度方向位置处沿轮胎周向配置多个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沿轮胎周向配置在一轮胎宽度方向位置处,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沿轮胎周向配置在另一轮胎宽度方向位置处,因此能够抑制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连接构件之间的干涉,并且能够抑制对配置数量的限制。
另外,由于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与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被配置成比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与内筒体连接的另一端部靠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与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被配置成比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与内筒体连接的另一端部靠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因此当向非充气轮胎施加外力时,能够使第一弹性连接板和第二弹性连接板易于弹性变形,并且能够为非充气轮胎提供柔软性以确保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28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