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生蠕变损伤的金属管的剩余寿命诊断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80052547.4 | 申请日: | 2014-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3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 发明(设计)人: | 西田秀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曾贤伟;范胜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生 损伤 金属管 剩余 寿命 诊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生蠕变损伤的金属管的剩余寿命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发电站、工厂中,有效利用蒸汽作为热源、压力源。在蒸汽流通中使用 了由不锈钢、铬钢制作的金属管。在蒸汽为高温高压的情况下,例如在蒸汽温 度为几百℃且蒸汽压力为几Mpa的情况下,该金属管发生蠕变损伤。
这里,在金属管为用于涡轮机等的动力用蒸汽用大口径配管的情况下,例 如在直径为几百mm的配管的情况下,由于蠕变损伤而在金属管表面发生蠕变 孔洞,随着蠕变损伤的发展,蠕变孔洞的个数、面积增加。着眼于这种蠕变孔 洞的个数、面积增加这一特性,提出了A参数法、M参数法等剩余寿命诊断 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6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9769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而在金属管为直径为100mm以下的小口径管(例如锅炉管)的情况下,该 小口径管显示了与上述大口径配管不同的情况。例如在小口径管的寿命末期, 蠕变孔洞快速发生和增加,具有导致断裂的趋势。因此,难以应用与大口径配 管相同的剩余寿命诊断方法。鉴于这种情形,在诊断剩余寿命时,削磨小口径 管表面,使用超声波、磁对壁厚、膨胀进行计测。然而,在该方法中,在每次 进行计测时,对小口径管表面进行削磨使得壁厚变薄。结果小口径管的寿命缩 短了被削磨的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削磨金属管表面 就能测量发生蠕变损伤的金属管的剩余寿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剩余寿命诊断方法中,根据预先制作的主 曲线,来诊断发生蠕变损伤的金属管的剩余寿命,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曲线是 以如下方式制作出的:在材质和内外直径与上述金属管相同的试片的外周面, 将使用热膨胀率和强度为上述金属管以上的金属材料制作出的带钢,在施加张 力并缠绕的状态下进行内压蠕变试验,上述主曲线表示上述带钢的劣化程度与 上述金属管的剩余寿命的关系,在与上述内压蠕变试验相同的条件下,在上述 金属管的外周面缠绕带钢,根据该带钢的劣化程度,来诊断上述金属管的剩余 寿命。
根据本发明,比金属管、试片薄的带钢在施加张力的状态下缠绕于金属管、 试片的外周面。因此,带钢处于易于发生蠕变孔洞等损伤的状态,随着内压蠕 变试验的进行、金属管(实际机械)中的使用而劣化程度提高。而且,带钢是使 用热膨胀率和强度为金属管以上的金属材料制作的,因此得到与金属管、试片 的寿命相应的耐久性。由此,能够获取带钢的劣化程度与金属管和试片的剩余 寿命的相关性,不对金属管表面进行削磨,就能诊断该金属管的剩余寿命。
在上述剩余寿命诊断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带钢被预先实施了热处理。 在该方法中,由于热处理而促使带钢的劣化,因此从刚安装到金属管、试片之 后起,能够掌握带钢的劣化程度的进展。
在上述剩余寿命诊断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带钢具有:环状部分,其是 使带状的金属薄板弯曲成圆筒状而成的,并且该环状部分的周向长度被决定为 比上述金属管的外周面长度短;以及一对凸缘部分,其是从上述环状部分的周 向端部向外周方向设置的;以及连结螺钉,其调整上述凸缘部分彼此的间隔, 并且连结上述凸缘部分彼此。在该方法中,根据连结螺钉的紧固程度(例如紧 固扭矩),能够容易地调整环状部分的张力。
在上述剩余寿命诊断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带钢是使用与上述金属管相 同的金属材料制作的。在该方法中,带钢与金属管为相同材质,因此能够高精 度地诊断金属管的剩余寿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对金属管表面进行削磨就能测量发生蠕变损伤的金属管的 剩余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说明将带钢缠绕于锅炉管的状态的俯视图,(b)是说明带钢的 结构的图,(c)是说明将带钢缠绕于锅炉管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的(a)是主曲线的制作处理的流程图,(b)是剩余寿命诊断处理的流程 图。
图3是示意性地说明内压蠕变试验的试验装置的图。
图4的(a)是表示与新锅炉管对应的主曲线的示例的图,(b)是表示与使用 中的锅炉管对应的主曲线的示例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株式会社,未经中国电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25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