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射器式制冷循环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2156.2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9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河本阳一郎;山田悦久;西嶋春幸;高野义昭;横山佳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张丽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器 制冷 循环 | ||
1.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缩机(11),该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
散热器(12),该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
喷射器(20、25),该喷射器(20、25)具有喷嘴部(20a、13a)、制冷剂吸引口(20c、31b)以及升压部(20d、13c),该喷嘴部使从所述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该制冷剂吸引口通过从所述喷嘴部喷射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来吸引制冷剂,该升压部使混合制冷剂升压,该混合制冷剂由所述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20c、31b)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构成;
气液分离装置(15、30f),该气液分离装置将从所述升压部(20d、13c)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使所述气相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口侧流出;
蒸发器(16),该蒸发器配置于将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5、30f)的液相制冷剂流出口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20c、31b)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通路,使在该蒸发器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蒸发;以及
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4、35a、35b、36a、36b、36c),该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在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路,
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4、35a、35b、36a、36b、36c)能够切换第一制冷剂流路和第二制冷剂流路,该第一制冷剂流路是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从所述升压部(20d、13c)流出的制冷剂流路,该第二制冷剂流路是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20c、31b)流出的制冷剂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中,
所述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14、35a、35b、36a、36b、36c)具有开闭装置,该开闭装置对从所述升压部(20d、13c)的入口侧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5、30f)的入口侧的制冷剂通路进行开闭,
所述开闭装置打开从所述升压部(20d、13c)的入口侧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5、30f)的入口侧的制冷剂通路,由此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
所述开闭装置关闭从所述升压部(20d、13c)的入口侧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15、30f)的入口侧的制冷剂通路,由此切换到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中,
所述喷射器(25)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30f)彼此一体化,
所述升压部(13c)的制冷剂流出口在所述气液分离装置(30f)内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中,
该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有控制所述开闭装置的动作的制冷剂流路控制装置(21b),
在循环的热负荷为预定的基准热负荷以下时,所述制冷剂流路控制装置(21b)控制所述开闭装置的动作,以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切换到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中,
所述喷嘴部(13a)能够变更通路截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21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轮胎的视觉检查的支撑和旋转装置及相关方法
- 下一篇:喷烧器以及煤改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