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座及球型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2008.0 | 申请日: | 2014-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9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市川久;伊藤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松美可石川 |
主分类号: | F16C11/06 | 分类号: | F16C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墨***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可滑动方式保持轴杆状柱栓部的前端部所形成的球状球体部的球 座及具备该球座的球型接头。
背景技术
传统上,汽车等车辆的悬架机构(悬架装置)或转向机构(操舵装置)中,为了将轴 杆状的各构成要素以可彼此动作的方式连结而使用有球型接头。球型接头主要构成为使形 成在轴杆状柱栓前端部的大致球状球体部隔着以可滑动方式保持该球体部的球座(也称为 “轴承座”)而收纳在有底筒状的承座中。
这种球型接头中,球座的内周面形成有沟部,藉以保持让球头销的球体部顺畅地 滑动的润滑剂。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球型接头中,在筒状球座的内周面上,于球座 圆周方向的4个位置沿着轴承座的轴线方向分别延伸形成有横剖面形状形成为方形的沟 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622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球座中,由于沟部的横剖面形状形成为方形,所以 要将球座压入承座内而使球座的侧面向球体部侧变形时,负载会集中在沟部内的角部,而 产生因应力集中所致的过负荷或损伤的情形。因此,传统的球座中,会有球型接头的组装步 骤烦杂化及复杂化,并且良品率低劣不能有效率组装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优良的良品率而有效率 地组装的球座及具备该球座的球型接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为:将座筒状保持部以可滑动方式收纳形成在 棒杆状延伸的球头销前端部的球体部,而该筒状保持部则以因承座的内表面向前述球体部 侧推压而变形的状态收纳于前述承座内的球座,保持部至少在前述变形部分的内表面具有 凹曲延伸成凹状的第1沟部,而第1沟部形成为横剖面的内表面曲率在整个长度中均为有限 值的形状。在此情况中,所谓第1沟部的横剖面形状是指与第1沟部的延伸方向成垂直的平 面中的剖面形状。再者,第1沟部的横剖面形状也可包含或不包含第1沟部在保持部内周面 上形成开口的边界部分的任一情况。
若依以此方式构成的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本发明特征,该球座中,在以可滑动方式 保持球头销的球体部的保持部所形成的第1沟部,形成为横剖面形状的内表面曲率在整个 第1沟部均为有限值的形状。若依此特征,由于球座在第1沟部的横剖面形状中不存在曲率 为无限值的部分,例如由直角、锐角及钝角等所构成的角部(包含其它尖形的前端尖锐形 状),所以使保持部在承座内变形时,可以避免负载集中于这些角部等特定部位的情形,可 以抑制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过负荷或损伤的情形。结果,该球座可使球型接头的组装步骤简 化,并且改善良品率,而能有效率地进行组装。
再者,本发明的另一特征为,在前述球座中,第1沟部形成为筒状保持部的中心轴 与第1沟部内表面的距离的一次微分值为连续性变化的形状。
若依以此方式构成的权利要求2所涉及的本发明另一特征,该球座中,由于第1沟 部形成为保持部中心轴与第1沟部内表面的距离的一次微分值为连续性变化的形状,所以 上述横剖面的形状为有限值的第1沟部中,除了保持部中心轴与第1沟部内表面的距离的一 次微分值为不连续的形状外,第1沟部内因应力集中所致的过负荷或损伤均可防止。在此情 况中,以保持部中心轴与第1沟部内表面的距离的一次微分值为不连续的形状而言,可例举 如:第1沟部内部的沟宽较第1沟部的保持部内表面的开口宽度为大的所谓侧凹形状(也称 为“鸠尾槽”)、或第1沟部的一部分内表面具有朝深度方向垂直于保持部内表面的部分的形 状,换句话说,其形状具有与从保持部的中心轴延伸的假想直线形成平行的部分。
再者,本发明的又一特征为,在前述球座中,第1沟部以保持部厚度的40%以上且 50%以下的深度所形成。
若依以此方式构成的权利要求3所涉及的本发明又一特征,由于球座使第1沟以保 持部厚度的40%以上且未达50%的深度所形成,所以可在确保保持部强度的状态下形成第 1沟部。此外,球座的第1沟部深度以上述40%以上且未达50%的范围为适当范围,但并非否 定以该范围以外的深度所构成的情况。
而且,本发明的再一特征为,在前述球座中,第1沟部在保持部内表面的开口宽度 大于保持部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松美可石川,未经株式会社松美可石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2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一体化的同轴入口/出口管的热交换器
- 下一篇:真空泵的固定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