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51890.7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5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胁真宏;今里真唯;何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B23C5/10;B23C5/16;C23C16/2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削工具 前端部 切削刃 被覆层 金刚石 排出部 切屑 切削加工物 邻接 石墨 后方部 混合相 钻头 棒状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基体的前端部设有切削刃的切削工具中,均满足切削刃以及切屑排出部所要求的被覆层的性能的切削工具。该切削工具具备至少设置在前端部A的切削刃(2);以及与切削刃(2)邻接且从前端部(A)朝向后方(后端(B)方向)地设置的切屑排出部(4),该切削工具是钻头(1)等切削工具,在其棒状的基体(5)的表面设有由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相构成的被覆层(6),该被覆层(6)的从前端向后方10mm的后方部(B)处的金刚石的含有比率比前端部(A)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棒状的基体的表面上设有被覆层的切削工具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基体的表面上成膜有由金刚石构成的被覆层而得到的切削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在棒状的基体的表面成膜有金刚石层而得到的钻头、端铣刀等。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使含有Si的类金刚石碳膜在基体的表面上成膜、并成为Si含有比例沿被覆层的厚度方向变化的倾斜组成的耐磨损性工具构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0581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46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被覆了金刚石层的上述专利文献1的钻头中,在钻头前端部侧的切削刃处被覆层容易磨损,另一方面,对于比前端靠后方的切屑排出槽具有欲提高切屑排出性这样的要求。另外,即便采用成膜有在厚度方向上成为倾斜组成的类金刚石碳膜而得到的专利文献2的被覆层,也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钻头、端铣刀等棒状的基体的前端部设有切削刃的切削工具中,均满足切削刃以及切屑排出部所要求的被覆层的性能的切削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切削工具是具备切削刃和切屑排出部的棒状的切削工具,所述切削刃至少设置在前端部,所述切屑排出部与该切削刃邻接且从所述前端部朝向后方地设置,其中,
所述切削工具具备:
基体;以及
被覆层,其设置于该基体的表面且由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相构成,
从前端向后方10mm的后方部的所述被覆层中的金刚石的含有比率低于所述前端部的所述被覆层中的金刚石的含有比率。
本发明的第二切削工具呈棒状且具备切削刃和切屑排出槽,所述切削刃至少设置在前端部,所述切屑排出槽与该切削刃邻接且从前端朝向后方地设置,其中,
所述切削工具具备:
基体,其由含有硬质相和粘结相的硬质合金构成;以及
被覆层,其设置于该基体的表面且含有金刚石,
在所述前端部的具有所述切削刃的部位处,所述基体的表面部的所述粘结相的含有比率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内部的所述粘结相的含有比率小于0.9倍,并且,在所述基体的表面具有所述被覆层,在具有所述切屑排出槽的部位处,所述基体的表面部的所述粘结相的含有比率相对于所述基体的内部的所述粘结相的含有比率为0.9~1.1倍,并且,所述基体的表面向外部露出、或者在所述基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所述被覆层。
本发明的第三切削工具具有旋转中心轴,且具备至少从前端侧观察时从中心部朝向外周部而设置的切削刃,
所述切削工具具有:
基体;以及
被覆层,其设置于该基体的表面且含有金刚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1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