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诊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1225.8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6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藤江英和;内山正;塙哲史;村泽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023;F01N3/035;F01N3/2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诊断装置,特别涉及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设置的氧化催 化剂的劣化诊断。
背景技术
作为柴油发动机等的排气系统中设置的排气净化催化剂,已知有将排 气中含有的烃(HC)或一氧化氮(NO)氧化的氧化催化剂(DieselOxidation Catalyst:DOC)。此外,还已知用于捕获排气中含有的颗粒状物质 (ParticulateMatter:PM)的柴油微粒过滤器(DieselParticulate Filter:DPF)等。
在DPF中,若PM堆积量达到规定值,则执行下述的所谓强制再生:向 上游侧的DOC供给未燃燃料(HC)并使其氧化,使排气温度上升到PM燃烧 温度而将PM燃烧除去。因此,若DOC的HC氧化能力降低,则即使执行强 制再生,也可能无法将DPF中堆积的PM充分地燃烧除去。此外,若DPF的 再生能力降低,则会引起再生间隔的缩短、排压上升等,还可能会导致油 耗变差等。因此,最好在车载状态(On-Board)下对DOC的HC氧化能力进 行诊断。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在DOC的上游侧及下游侧设置 排气温度传感器,根据由这些排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排气温度差推测由 DOC内的氧化产生的发热量,对DOC的HC氧化能力进行诊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61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一般来讲,DOC被收容在配置于车体下部的排气管的催化剂壳体内,因 此DOC内的氧化热受到行驶风等的影响而一部分被散热到外界空气中。因 此,在仅基于DOC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排气温度差来推测DOC内的发热量 的现有技术中,未考虑从DOC向外界空气放出的热损失量,因此可能无法 进行高精度的诊断。
本发明的诊断装置的目的在于,高精度地进行DOC的劣化诊断。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诊断装置具备:氧化催化剂,设置于内燃机的排气系统,将 排气中含有的至少烃氧化;第1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向所述氧化催化剂流 入的入口排气温度;第2温度检测单元,检测从所述氧化催化剂流出的出 口排气温度;第3温度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氧化催化剂的外界空气温度; 发热量推测单元,基于至少所述第1及第2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值来运算 所述氧化催化剂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排气热量差,并且基于至少所述第 1、第2及第3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值来运算从所述氧化催化剂向外界空气 放出的热损失量,对上述排气热量差和热损失量进行加法,来推测所述氧 化催化剂内的烃的发热量;以及判定单元,基于推测出的所述发热量,判 定所述氧化催化剂的劣化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诊断装置,能够高精度地进行DOC的劣化诊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的发动机的吸排 气系统的整体构成示意图。
图2是说明将供给至DOC的HC氧化而进行能量保存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强制对流的影响所带来的DOC的热损失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4是比较正常的DOC和劣化后的DOC的HC氧化能力(HC净化性能) 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应用了其他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的发动机的吸排气系统的 整体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诊断装置。对相同的部 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其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对它们进行重复的详 细说明。
如图1所示,柴油发动机(以下简称发动机)10中设置有吸气歧管10a 和排气歧管10b。吸气歧管10a上连接着导入新气的吸气通路11,排气歧 管10b上连接着将排气向大气放出的排气通路12。
吸气通路11中,从吸气上游侧起依次设置有空气滤清器30、MAF传感 器31、增压机的压缩机32a、中冷器33。排气通路12中,从排气上游侧起 依次设置有增压机的涡轮32b、前段后处理装置14、后段后处理装置20。 另外,在图1中,符号36表示外界空气温度传感器。外界空气温度传感器 36是本发明的第3温度检测单元的一个例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1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蓄能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凸轮轴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