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48782.4 | 申请日: | 2014-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8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修平;公文哲;能本幸代;绪方孝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5B65/02 | 分类号: | D05B65/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严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 ||
具备贯通形成有织针插入的针孔的针板、作为使被缝制物沿针板的上表面移动的移动机构的进给机构、进行织针的上下移动动作的针上下移动机构、在针板的下侧从织针捕捉上方纱线并与下方纱线缠绕的梭机构、设置于针板和梭机构之间并切断下方纱线和上方纱线的纱线切割装置、将由纱线切割装置切断了的上方纱线的织针侧部分向被缝制物的上侧拉出的拨线机构和控制装置、以及配置于比针板的上表面靠下方且比纱线切割装置靠上方的位置的残端切除机构,残端切除机构在纱线切割装置进行纱线切割断后切断与被缝制物相连的下方纱线和上方纱线的残端。由此,使上方纱线和下方纱线的残端变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切断上方纱线和下方纱线的纱线切割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在通过针上下移动机构和梭机构的协同工作,利用上方纱线和下方纱线的结节来形成缝口的缝纫机中,具备如下纱线切割装置:在进行纱线整理之后,进行规定的缝纫线的切断,所述纱线整理是指在针板的下侧将下方纱线和上方纱线的布侧部分与上方纱线的织针侧部分分选。并且,作为这样的纱线切割装置,大多使用刀在梭的周围进行转动动作的转动式和刀沿着水平面动作的水平式。
上述转动式的纱线切割装置具备在垂直梭的周围可转动地被支承的纱线切割用固定刀和纱线切割用活动刀,在缝制过程中,从落针位置退避的纱线切割用固定刀在切断时前进至落针位置近前处,纱线切割用活动刀一边朝向与纱线切割用固定刀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在落针位置进行纱线整理,一边到达纱线切割用活动刀的前进位置,进行下方纱线和上方纱线的布侧部分的切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水平式的纱线切割装置具备纱线切割用活动刀和纱线切割用固定刀,所述纱线切割用活动刀以通过落针位置的方式沿水平面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转动动作,所述纱线切割用固定刀设置于落针位置附近,纱线切割用活动刀在去程转动时进行纱线整理,在回程转动时与纱线切割用固定刀协同工作进行下方纱线和上方纱线的布侧部分的切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55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294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上述缝纫机的纱线切割装置都是在针板的下侧进行纱线切割,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便设计成使纱线切割用刀靠近针板地配置,切断位置也在落针位置附近,但在纱线切割断后的布料上还会残留针板的厚度量以上的残端(残余纱线)。因此,在要求将残端尽可能缩短的情况下,需要手工作业来切除。
另外,在使用从针板出没的进给齿来进行布进给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在上述纱线切割装置中,为了使织针和纱线切割用刀不发生干涉,构成为在织针位于上止点附近时进行切断。另一方面,由于进给齿在织针比针板更上升时进行进给,所以在上述切断的时刻,如图14A所示,进给齿从针板最为突出,将布料从针板推起。因此,从布料到纱线切割用刀的距离远离出进给齿从针板推起的量,存在缝纫线的残端变长的问题。
此外,在使用进给齿进行布进给的情况下,如果在最终针落针后的织针的上止点附近进行纱线切割,则由于进给齿已经对布开始进给,所以从布料到纱线切割用刀的距离远离出该进给量,因此缝纫线的残端变长。此外,由于在最终针向布的下侧被抽出的上方纱线被切断,因此,在最终针的落针位置不形成上方纱线与下方纱线的结节,成为上方纱线的残端从最终针的落针位置产生残端、下方纱线的残端从最终针的往近前一针的落针位置产生的状态。因此,如图13B所示,在分离的两个位置产生残端,导致缝制品质的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上方纱线和下方纱线的残端更短。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机株式会社,未经重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87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