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易调节减压的呼吸器的压力调节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48510.4 | 申请日: | 2014-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5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金钟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凊 |
| 主分类号: | A62B7/04 | 分类号: | A62B7/04;A62B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容易 调节 减压 呼吸器 压力 调节器 | ||
本发明包括:外壳,在一侧具有供给空气的供气口;减压阀,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限制通过所述外壳的供气口供给到面罩(facepiece)内部的空气的流动;隔膜,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根据佩戴者的呼吸反复进行收缩与膨胀的同时进行往返运动;驱动组装体,将由所述隔膜的往返运动产生的驱动力传达于所述减压阀来开闭所述减压阀。所述减压阀包括:阀壳,形成从所述供气口连接至所述通气口的流路;阀体,开闭在所述阀壳的内周面一侧形成的阀垫;弹性体,将弹力施加于所述阀体,进而使所述阀体接触于阀垫。在所述阀壳的下端设置有弹力调节旋钮并使弹力调节旋钮进行螺纹运动,所述弹性体的两端被所述阀体及所述弹力调节旋钮支撑,并且所述弹力调节旋钮在阀壳的下端中进行螺纹运动并沿着所述阀壳进行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所述弹性体的弹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在火灾现场或者有毒气体散布区域中保护呼吸而佩戴的呼吸器的压力调节器,更详细地说涉及的容易调节减压的呼吸器的压力调节器为,在将从气罐供给到面罩的空气压力调节为适合呼吸的状态时,能够轻易地调节适用于压力调节的减压阀的减压程度。
背景技术
一般地说,呼吸器(breathing apparatus)是在有害气体及产生粉尘的工业现场或者诸如矿山坑内矿井的空气稀薄的现场以及火灾现场等的救生员(消防员)的作业现场中防止吸入有毒气体保护呼吸。这种呼吸器具有配置在面罩(facepeice)上的压力调节器及向其压力调节器供给空气的气罐(air tank),在气罐内储存高压的空气,气罐的空气被第一阶段调节器进行第一次减压,经第一次减压的空气由面罩的调节器进行第二次减压之后供给到面罩内部。
这种呼吸器用压力调节器的一示例已公开于US8025053(2011.09.27),并且这种现有的压力调节器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隔膜3a,与连接于隔膜3a的阀组装体17。隔膜3a通过弹簧12与阀组装体17的执行器弹性连接,并且根据佩戴者的呼吸隔膜3a进行上下移动,据此构成阀组装体17的开闭,进而在气罐的气体被减压之后可向面罩的内部供给。
但是,现有的压力调节器构成为根据接收由弹簧施加的弹力的隔膜的上下移动构成阀组装体的开闭动作,因此阀组装体无法正确且稳定地进行开闭动作,进而具有无法精密地调节阀组装体的开度的缺点。
并且,现有的压力调节器为,无法改变支撑弹簧12的外壳或隔膜3a之间的设定距离,因此无法改变弹簧12的弹力,即初期压缩量,据此存在无法主动应对于诸如气罐等使用条件的变化的缺点。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将由隔膜的往返运动产生的驱动力通过驱动组装体传达到减压阀,进而能够更加正确且稳定地调节减压阀的开度,并且能够更加便利且切实地执行减压阀的锁定动作,在需要时也能够通过驱动组装体在外部即刻确保减压阀的开度,其中,隔膜的往返运动是根据佩戴者的呼吸在外壳的正压空间中反复进行收缩及膨胀。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空气的压力变化等使用条件的变化,主动变化减压阀的减压程度,进而提高压力调节器的使用稳定性或便利性,其中减压阀将从气罐供给到面罩的空气的压力调节为适合呼吸的状态。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外壳,在一侧具有供给空气的供气口;减压阀,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限制通过所述外壳的供气口供给到面罩内部的空气的流动;隔膜,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根据佩戴者的呼吸反复进行收缩与膨胀的同时进行往返运动;驱动组装体,将由所述隔膜的往返运动产生的驱动力传达于所述减压阀来开闭所述减压阀。
所述减压阀包括:阀壳,形成从所述供气口连接至所述通气口的流路;阀体,开闭在所述阀壳的内周面一侧形成的阀垫;弹性体,将弹力施加于所述阀体,进而使所述阀体接触于阀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凊,未经株式会社山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8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