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鼠笼式转子和鼠笼式转子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8126.4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3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小松大河;枦山盛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7/16 | 分类号: | H02K17/16;H02K1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吕晓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鼠笼式 转子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鼠笼式转子的感应电机,特别涉及能够减小感应电机的振动的静肃性良好的鼠笼式转子和鼠笼式转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使用了鼠笼式转子的感应电机,有如下的感应电机:通过在转子的磁铁中心轴附近密集地配置转子槽,减小、调整因输入相位、转子位置产生的起动转矩的差异,来提高马达效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以往的使用了鼠笼式转子的另一感应电机,有如下的感应电机:通过仅在转子中存在永磁体的区域内配置导体,实现了感应电机的起动特性的提高和小型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33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595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这样的课题。
一般认为,感应电机中的振动是由于感应电机的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电磁激振力与感应电机的壳体发生共振而产生的。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感应电机中,以转子的磁铁的位置为基准,确定了转子槽的配置,但通过这样的方法,只能减小感应电机的电磁激振力的特定的共振频率分量。结果,存在减小感应电机的振动的效果受到限制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减小感应电机的振动的静肃性良好的鼠笼式转子和鼠笼式转子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鼠笼式转子,具备如下的转子,该转子在外周部具有多个转子槽,收纳于转子槽的次级导体通过与定子所形成的旋转磁场进行相互作用而在定子内部旋转自如地旋转,其中,多个转子槽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大小,在用定子的极数p的约数a将转子的一个旋转周期等分而成的槽不均等配置周期(360/a)°内,使转子槽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的配置间隔不均等。
另外,本发明的鼠笼式转子的制造方法,具有:将形成于转子的外周部的多个转子槽的不均等配置间隔预先存储在存储部的步骤;将形成多个转子槽之前的状态的转子铁芯配置在相对于模具的初始位置的步骤;使用模具在转子铁芯上形成一个转子槽的一槽形成步骤;根据存储于存储部的不均等配置间隔,使转子铁芯旋转相当于在一槽形成步骤中形成的转子槽与接下来形成的转子槽之间的配置间隔的角度的转子铁芯旋转步骤;反复一槽形成步骤和转子铁芯旋转步骤,直到转子铁芯旋转一周的步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用定子的极数p的约数a将转子的一个旋转周期等分而成的槽不均等配置周期(360/a)°内,使转子槽相对于转子的旋转方向的配置间隔不均等。结果,可以得到能够使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径向激振力的空间次数(日文:空間次数)分量分散来减小感应电机的振动的静肃性良好的鼠笼式转子和鼠笼式转子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感应电机的剖视示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构造的示意剖视图的一例。
图3是以往的转子的剖视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负荷运转时产生的径向激振力的、与以往的情况的比较结果。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转子的负荷运转时产生的径向激振力的、与以往的情况的比较结果。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转子的剖视示例图。
图7是槽不均等配置周期=180°的情况下的以往的转子的剖视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转子的负荷运转时产生的径向激振力的、与以往的情况的比较结果。
图9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转子的感应电机的剖视示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转子的负荷运转时产生的径向激振力的、与以往的情况的比较结果。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转子的第一转子槽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转子的第二转子槽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转子的构造的示意剖视图的一例。
图14是利用开槽方法制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转子的情况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鼠笼式转子和鼠笼式转子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81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向旋转重叠式双螺杆磨浆机
- 下一篇:染色锅的蒸汽加热回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