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热管、导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换热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480047724.X | 申请日: | 2014-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9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直哉;远藤琢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B21C37/06;B21C37/08;B21D53/06;F28D1/047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董雅会;金相允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制造 方法 以及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热管、导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JP特开2000-121270号公报中披露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等的铜制的导热 管。这种导热管是通过将形成有多个槽(包含连续槽以及不连续槽)的铜板 以使槽朝向内侧的方式弯曲成筒状,使两端部相抵接并焊接在一起而形成 的。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焊接在JP特开2000-121270号公报中披露的导热管的铜板的 两端部,所以该焊接部分容易被腐蚀,在因腐蚀导致产生孔的情况下,有流 体泄漏的危险。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性良好且 长期地防止流体泄漏的导热管、导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导热管的换热 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是一种在管内表面具有第一凹凸部的 导热管,该导热管是将形成有所述有第一凹凸部的金属板卷成筒状且将卷 绕重叠的部分接合而形成的。
就第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在管内表面上具有第一凹凸部,例 如与管内表面为平坦状的情况相比,管内表面的表面积较大,所以从流体向 导热管以及从导热管向流体的热传导效率提高,即,导热性良好。
在此,由于上述导热管是将预先形成有第一凹凸部的金属板卷成筒状而 形成的,所以与例如通过在挤出方法形成的金属管的内表面上后来再加工槽 (凹凸部)的情况相比,不限制第一凹凸部的形状和/或图案,即,第一凹凸 部的设计自由度较高。因此,就上述导热管而言,通过调整金属板上形成的 第一凹凸部的形状和/或图案,能够更加提高流体与导热管之间的热传导效 率。
另外,就上述导热管而言,由于将金属板卷成筒状且将卷绕重叠的部分 接合,与例如弯曲金属板来接合(焊接)两端部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增长 从管内侧到管外侧的接合部分的长度,所以即使在接合部分的腐蚀较快的情 况下,也能够延长接合部分从管外侧被腐蚀到达管内侧(或者从管外侧腐蚀 到达管内侧)的时间。即,若采用上述导热管,能够长期地防止流体泄漏。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导热管,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中,在卷成 筒状的所述金属板的外表面,在卷绕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卷绕方向外侧的端部 之间形成有外侧台阶面,所述卷绕方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外侧台阶面相抵接 并被接合。
就第二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卷绕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卷成筒状的 金属板的外侧台阶面相抵接并被接合,所以从管内侧到管外侧的接合部分的 长度更长。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导热,在第一技术方案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导 热管中,在卷成筒状的所述金属板的内表面,在卷绕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卷绕 方向外侧的端部之间形成有内侧台阶面,所述卷绕方向内侧的端部与所述 内侧台阶面相抵接并被接合。
就第三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卷绕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卷成筒状的 金属板的内侧台阶面相抵接并被接合,从管内侧到管外侧的接合部分的长度 更长。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导热管,在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的 任一技术方案的导热管中,在卷成筒状的所述金属板的卷绕重叠的部分的 内表面形成有形状与所述第一凹凸部的形状不同的第二凹凸部。
就第四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在卷成筒状的金属板的卷绕重叠的 部分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二凹凸部,与例如上述内表面为平坦状的情况相比, 接合面积增加,所以从管内侧到管外侧的接合部分的长度更长,且,卷绕重 叠的部分的接合强度提高。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导热管,在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中的 任一种形态的导热管中,所述金属板由铝构成。
就第五技术方案的导热管而言,由于由铝构成金属板,所以能够既确保 热传导率,又减轻重量且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导热管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在管内表面具有凹 凸部的导热管的制造方法,在金属板上形成所述凹凸部,以使所述凹凸部 朝向内侧的方式将所述金属板卷成筒状,将卷成筒状的所述金属板的卷 绕重叠的部分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樱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樱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77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压剔除
- 下一篇:用于涡轮引擎的燃料喷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