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处理撞锤下垂的机构和设计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7237.3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3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G·H·布彻;A·E·卡斯腾斯;K·E·卡珀;R·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多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30 | 分类号: | B21D22/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曾祥生 |
地址: | 美国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理 撞锤 下垂 机构 设计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13年8月28日提交的、名称为“MECHANISM AND DESIGN FOR ADDRESSING RAM DROOP(用于处理撞锤下垂的机构和设计)”、系列号为No.61/870,880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公开的本发明涉及制罐机,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制罐机,其中撞锤组件包括外侧轴承和长度减小的本体。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铝罐是由铝盘开始的,铝盘也被称为“坯体”,由铝片材或铝箔冲压形成。也就是,片材进给到双重作用压机中,在该双重作用压机中,通过外部滑块/撞锤运动而由片材切割成“坯体”盘。然后,内部滑块/撞锤通过拉延工艺推压“坯体”,以形成杯状物。杯状物具有底部和悬置侧壁。杯状物被进给到若干制罐机之一中,该制罐机执行再拉延和熨平操作。更具体地,杯状物在冲模包的嘴部处设置在罐成形机中,该冲模包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开口。杯状物通过再拉延套筒而保持就位,该再拉延套筒是再拉延组件的一部分。再拉延套筒是中空管状构造,设置在杯状物内侧,并且将杯状物偏压抵靠冲模包。更具体地,冲模包中的第一冲模是再拉延冲模,该再拉延冲模不是再拉延组件的一部分。杯状物通过再拉延套筒而被偏压抵靠再拉延冲模。其它冲模,熨平冲模,设置在再拉延冲模之后并且与再拉延冲模轴向对准。熨平冲模和再拉延冲模不是再拉延组件的一部分。长形的圆柱形撞锤组件1(如图1和1A所示)包括滑架2,该滑架支撑撞锤本体3,该撞锤本体在前远侧端部处具有冲头4。撞锤和冲头与再拉延冲模和熨平冲模中的开口对准,并且被构造成行进穿过该开口。在冲模包的与撞锤相对的端部处是穹顶部形成器。穹顶部形成器是一种冲模,其被构造成在杯状物/罐的底部中形成凹形穹顶部。
从而,在操作中,杯状物设置在冲模包的一个端部处。杯状物通常具有比最终的罐大的直径,并且具有较大的壁厚。再拉延套筒设置在杯状物内侧,并且将杯状物的底部偏压抵靠冲模包。再拉延冲模中的开口的直径小于杯状物。长形撞锤本体(更具体地,冲头)穿过中空再拉延套筒,并且接触杯状物的底部。当撞锤本体继续向前运动时,杯状物运动通过再拉延冲模。因为再拉延冲模中的开口小于杯状物的初始直径,所以杯状物变形并且变成具有较小直径的长形。当杯状物穿过再拉延冲模时,杯状物的壁厚通常保持相同。当撞锤继续向前运动时,长形杯状物穿过多个熨平冲模。每个熨平冲模都使杯状物的壁厚变薄,从而使得杯状物拉长。当长形杯状物接合穹顶部形成器以在杯状物的底部中形成凹形穹顶部时,进行罐本体的最终成形。在该点处,且与杯状物的初始形状相比,罐本体是长形的,具有较薄的壁和穹顶形的底部。
在该操作期间,通过摩擦在撞锤组件和冲模包中产生热。该热通过在部件的表面上穿过的冷却流体而耗散。设置在撞锤本体的表面上的冷却流体大致由设置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轴承组件和再拉延(或压制)组件之间的密封组件收集。密封组件包括与撞锤本体的横截面形状贴合的多个密封件。当撞锤本体穿过密封组件时,冷却流体被收集并进行再循环。
在罐本体上的成形操作完成之后,罐本体从撞锤弹出,更具体地,从冲头弹出,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但不限于修剪、洗涤、印刷、折边、检查以及放置在货盘上,货盘传送到填充器。在填充器处,罐脱离货盘,进行填充,结束后放置在其上,然后填充的罐重新打包成六包和/或十二包成箱等。
撞锤本体每分钟循环运动多次。为了实现该运动,制罐机还包括具有曲柄臂的曲柄组件。曲柄臂联接到撞锤组件,并且使得撞锤组件进行往复运动。撞锤本体大致与中空再拉延套筒和冲模包沿轴向对准。对准是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对准将导致撞锤在冲模上磨损,反之亦然。如图1A所示,通过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引导流体轴承组件5来改进撞锤本体的对准,该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引导流体轴承组件将撞锤本体引导通过加工工具,也就是“引导轴承”。在撞锤组件滑架的侧部上具有额外的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轴承组件6,但是这些轴承不“引导”撞锤。这些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轴承组件6设置在通道中并且具有端口7,这些端口设置在顶部、侧部和下部表面上,产生润滑流体。撞锤本体还穿过密封包装件。多种因素,例如但不限于滑架的较短长度,防止这些额外的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轴承组件6控制撞锤本体的取向和对准。也就是,滑架在通道中的少量的“摇晃”防止滑架和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轴承组件6引导撞锤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多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斯多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7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