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电缆用外壳和控制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7122.4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2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北泽明彦;铃木亥六;草川公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1/26 | 分类号: | F16C1/26;F16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电缆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途等中使用的控制电缆用外壳和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控制电缆通常在挠性的管状的外壳插入由金属线构成的内电缆而 构成,并具有通过对内电缆的一端进行按压、拉伸、旋转来远程控制位 于另一端的受动设备的功能。对于控制电缆,例如,作为汽车用途,有 天窗开合电缆、窗户开合电缆、驻车制动缆等各种用途。
对于控制电缆用的外壳,严格要求其长边方向的尺寸稳定性。由于 内电缆为金属线,因此,要求与该金属同程度的线性膨胀系数、压缩特 性。
如果外壳的热膨胀大,则即使不对内电缆进行操作也形成仿佛像被 牵引这样的移动,有可能引起例如给油口未关闭等误操作。另外,如果 外壳较软,则由于内电缆的工作而外壳被压缩并变短,因此产生即使对 内电缆进行牵引也不工作的情况。
这些现象可通过外壳的树脂的热膨胀系数和冲程损失(在内电缆的 活动位置,如果过大则产生不良情况)的测定进行确认。对于冲程损失 的测定,具体而言,通过改变温度来测定对内电缆中的负载的冲程值, 该值越小越优选。
由于树脂制的外壳容易产生上述问题,以往使用如下的外壳:在树 脂制的内管(内衬)的外周形成将扁钢丝紧密地卷绕成螺旋状的管状物, 进而在其外侧被覆树脂的外壳(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286017号公 报)。
但是,这样的将扁钢丝紧密地卷绕成螺旋状的外壳的重量大,在电 动车、混合动力化的趋势中,不能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提出了在树脂层中直线状埋入金属线而成的外壳(例如, 参照日本特开昭47-11410号公报、日本实开昭59-22322号公报、日本 特开昭59-167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99524号公报)。
例如,提出了一种控制电缆用外壳,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管形的外 壳主体的壁厚内将加强线材与外壳主体的轴心平行地埋入,所述加强线 材是对金属管每适当间隔进行压扁而形成了扁平部的加强线材(参照日 本实开昭59-22322号公报)。
另外,提出了一种外壳的制造方法,其将金属线导入挤出机,使金 属线在树脂制的管状导管的壁厚部埋设(例如,参照日本特开昭 59-16726号公报)。
另外,提出了一种排水塞遥控装置用控制电缆,其具有外壳,所述 外壳在由聚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形成的圆筒状的主体具备与主体的轴 平行且以轴为中心对置180度而埋设于主体中的2根金属线(参照日本 特开2011-995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具有在圆管状的树脂层的壁厚内将2根金属线材与长边方向平行地 埋设的结构的控制电缆用外壳相对于包含2根金属线材的面在直角方向 容易弯曲,但在包含2根金属线材的面内方向极其难以弯曲,缺乏布线 性。进而,若勉强进行布线操作则有时会伴随金属线材的切断或树脂层 的断裂,无法广泛普及。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且容易布线的控制电缆用外壳以及 控制电缆。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可提供以下发明。
本发明的第1侧面是一种控制电缆用外壳,其包含:具有管状的树 脂层的树脂管状体、以及在上述树脂管状体的上述树脂层内埋设于与上 述树脂管状体的轴向平行且相对于轴为对称的位置的2根金属线材,将 上述树脂管状体的外径设为D(mm)、将上述2根金属线材的间隔设为 A(mm)时,满足下述式(1)和(2):
(1)1.5≤D≤4
(2)0.5D≤A≤0.7D。
本发明的第2侧面是第1侧面所述的控制电缆用外壳,其中,上述 树脂管状体的树脂层包含结晶性树脂。
本发明的第3侧面是第2侧面所述的控制电缆用外壳,其中,上述 结晶性树脂的储存弹性模量为950~3000MPa。
本发明的第4侧面是第1侧面所述的控制电缆用外壳,其中,上述 树脂管状体具有:埋设有上述2根金属线材的外侧管状体、以及层叠于 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侧且包含结晶性树脂的内侧管状体。
本发明的第5侧面是第4侧面所述的控制电缆用外壳,其中,上述 外侧管状体包含热塑性弹性体或软质氯化乙烯。
本发明的第6侧面是一种控制电缆,其具有:第1侧面~第5侧面 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缆用外壳、以及插入至上述控制电缆用外壳内的 内电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7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