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7048.6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2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武藤哲;北村圭佑;丸山辰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F16H25/22;F16H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技术,公开有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壳体上形成有使隔着滚珠丝杠机构的两空间内的空气连通的连通孔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0900057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当在壳体上设置连通孔时导致强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确保壳体的强度的同时设置有连通孔的动力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动力转向装置中,设置有连通孔,在将壳体和转向轴之间的空间中的、相比对螺母进行支承的轴承以及螺母内的多个滚珠更靠轴向一侧的空间设为一侧室、将另一侧的空间设为另一侧室时,所述连通孔将一侧室和另一侧室连通,所述连通孔设置于螺母中的除多个滚珠在螺母侧滚珠丝杠槽上循环的部分之外的部分或设置于在相比螺母更靠径向外侧且相比壳体的内壁更靠所述径向内侧配置的部件。
发明的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在确保壳体的强度的同时设置有连通孔的动力转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从轴向观察实施例1的动力转向装置的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动力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转向轴和螺母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转向轴和螺母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动马达和螺母的连结情形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的辅助机构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1的螺母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实施例1的螺母的图。
图11是实施例1的螺母的剖视图。
图12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实施例2的螺母的图。
图13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实施例3的螺母的图。
图14是实施例3的螺母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例4的螺母的立体图。
图16是实施例5的螺母的从径向外侧观察的图。
图17是实施例5的螺母的剖视图。
图18是实施例6的螺母的立体图。
图19是从轴向观察实施例6的螺母的图。
图20是实施例6的螺母的剖视图。
图21是实施例7的螺母的立体图。
图22是实施例8的螺母的立体图。
图23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实施例8的螺母的图。
图24是实施例8的螺母的剖视图。
图25是实施例9的辅助机构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说明实施例1的动力转向装置1。实施例1的动力转向装置1通过将电动马达40的驱动力经由螺旋机构26传递到转向轴10而对驾驶员的转向力施加辅助力。
〔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
图1是动力转向装置1的主视图。图2是从轴向观察动力转向装置1的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转向轴10和螺母20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图7是表示电动马达40和螺母20的连结情形的示意图。
动力转向装置1具有:将驾驶员操作的方向盘的旋转传递到使转向轮转向的转向轴10的转向机构2、以及将辅助力施加于转向轴10的辅助机构3。转向机构2具有:与方向盘连结的转向输入轴80、以及与转向输入轴80一体地旋转的小齿轮81。小齿轮81与形成在转向轴10的外周的齿条13啮合。
动力转向装置1的各结构部件被收容在壳体30内,该壳体30由将转向轴10在轴向上能够移动地收容的转向轴收容部31、以及配置在转向轴收容部31的轴向中间部并以包围转向轴10的方式形成的减速器收容部32构成。在减速器收容部32中收容有后述的减速器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7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电机励磁系统在线多功能监测装置
- 下一篇:低功耗断电检测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