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龙涎香醇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46980.7 | 申请日: | 2014-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9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努;上田大次郎;星野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新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P7/02 | 分类号: | C12P7/02;C12N9/90;C12N15/09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永康;李英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龙涎香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涎香醇的制造方法,其中,其包括使四异戊二烯‑β‑姜黄烯环化酶与3‑脱氧蓍醇A反应而得到龙涎香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涎香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龙涎香(ambergris)是一种从7世纪时开始在世界各地使用的高级香料,也作为中药使用。人们认为龙涎香是抹香鲸通过消化管分泌物使食物(章鱼、乌贼等)的不消化物结石化,排泄而形成的物质,但是详细的生成机理是不明确的。龙涎香的主要成分是龙涎香醇,龙涎香在海上悬浮时通过日光和氧被氧化分解,生成具有各种香味的化合物。
龙涎香的主要成分龙涎香醇作为香料或药剂使用,但是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因此,提出了各种有机合成方法。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23699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简便且低成本、高效率地制备(+)-龙涎香醇的方法,其中,其包含下述工序:由龙涎香内酯制备新的磺酸衍生物,对该磺酸衍生物偶联上γ-环香叶基卤化物的光学活性体。
而且,在Tetrahedron Asymmetry,(2006)Vol.17,pp.3037-3045(不对称四面体,2006年,第17卷,第3037-3045页)中公开了一种通过茱莉亚偶联(Julia Coupling)反应对由(±)(5,5,8a-三甲基八氢-1H-螺[萘-2,2’-环氧乙烷]-1-基)甲醇合成的2-((1R,2R,4aS,8aS)-2-(甲氧基甲氧基)-2,5,5,8a-四甲基十氢萘-1-基)乙醛和由(±)甲基6-羟基-2,2-二甲基环己烷羧酸酯合成的5-((4-((S)-2,2-二甲基-6-亚甲基环己基)丁烷-2-基-磺酰)-1-苯基-1H-四唑进行汇集合成,得到龙涎香醇的方法。
另一方面,已知一种通过使用角鲨烯-藿烯环化酶的突变型酶(D377C、D377N、Y420H、Y420W等),由角鲨烯得到单环性三萜的3-脱氧蓍醇A的方法(Biosci.Biotechnol.Biochem.,(1999)Vol.63,pp.2189-2198(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1990年,第63卷,第2189-2198页);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1)Vol.65,pp.2233-2242(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2001年,第65卷,第2233-2242页);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2)Vol.66,pp.1660-1670(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2002年,第66卷,第1660-1670页))。
而且,已报告了四异戊二烯-β-姜黄烯环化酶是与由四异戊二烯-β-姜黄烯生成4环性的C35萜烯醇的反应和由角鲨烯生成2环性的三萜的反应这2种反应相关的二功能性酶(J.Am.Chem.Soc.,(2011)Vol.133,pp.17540-17543(美国化学会志,2011年,第133卷,第17540-17543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现有的龙涎香醇的有机合成方法需要很多合成阶段,反应系统复杂,达不到产业化。而且,与龙涎香醇的生成相关的具体的酶是未知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比现有的已知有机合成法简便地制备龙涎香醇的龙涎香醇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龙涎香醇的制造方法,其中,其包含:
使四异戊二烯-β-姜黄烯环化酶与3-脱氧蓍醇A反应,得到龙涎香醇。
[2]如[1]中记载的龙涎香醇的制造方法,其中,四异戊二烯-β-姜黄烯环化酶来自芽孢杆菌属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新潟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新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6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