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5979.2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6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泽井岳彦;齐藤慎治;浦尾和则;中井和马;K·扎吉布;A·盖尔斐;M·东蒂格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魁北克电力公司;斯亦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97;H01M4/587;H01M4/58;H01M4/04;H01M4/1391;H01M4/505;H01M4/36;H01M4/525;H01M4/66;H01M10/0568;H01M10/0569;H01M4/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彭立兵;林柏楠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材料 | ||
1.一种正极材料,其为复合锂材料,包含:
第一锂化合物,其为颗粒状;
第一碳材料层,其在第一锂化合物颗粒的全部表面上;
第二锂化合物,其在第一碳材料层的部分或全部表面上形成薄膜层;
第二碳材料层,其在第二锂化合物的薄膜层的全部表面上;
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碳材料层的碳材料独立地选自无定形碳材料、石墨烯结构型碳材料或者其组合;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锂化合物包含层状锂化合物、尖晶石型锂化合物,或
者其组合,
其中所述的第二锂化合物包含含锂磷酸盐化合物,含锂硅酸盐化合物,或者其组合,以及
其中,第一和第二锂化合物不直接物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状锂化合物为α-层状Li(Niα/Mnβ/Coγ)O2,其中α+β+γ=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尖晶石型锂化合物为尖晶石型Li(Niδ/Mnε)O4,其中δ+ε=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其进一步包含包括选自元素周期表第3-6族的元素或其氧化物或者卤化铝化合物的化合物,所述的化合物存在于第一锂化合物的颗粒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选自周期表第3-6族的元素为铝、钼、钛、锆或者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卤化铝化合物为氟化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含锂磷酸盐化合物是橄榄石型Li(Feζ/Coη/Mnθ)PO4,其中ζ+η+θ=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锂硅酸盐化合物是Li(Feι/Coκ/Mnλ)SiO4,其中ι+κ+λ=1。
9.根据权利要求1-3和5-8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材料,其进一步包含导电碳材料,其中第二碳材料层和导电碳材料的表面层熔融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融结合通过至少一种选自煅烧和机械化学的方法实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材料包含至少一种选自导电碳粉末和导电碳纤维的导电碳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材料包含至少一种选自导电碳粉末和导电碳纤维的导电碳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导电碳粉末包含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粉末:乙炔黑、ketjen黑和部分包括石墨晶体的粉末。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导电碳粉末包含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粉末:乙炔黑、ketjen黑和部分包括石墨晶体的粉末。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纤维包括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纤维: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碳纳米管。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纤维包括至少一种选自如下的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和碳纳米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魁北克电力公司;斯亦安有限公司,未经魁北克电力公司;斯亦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59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