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和纳米压印用再生模具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4603.X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1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释迦郡真矢;大川真;高梨一哉;原胜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59/04 | 分类号: | B29C59/04;B29C33/38;C25D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状 纳米 压印 模具 制造 方法 再生 | ||
1.一种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圆柱状的铝基材的外周面形成有具有多个细孔的氧化覆膜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工序(I):一边使研磨体与绕中心轴旋转的所述铝基材相对地移动,一边用所述研磨体摩擦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对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整体进行研磨,其中,所述研磨体的沿所述铝基材的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铝基材的轴向的长度;和
工序(II):在所述工序(I)之后,利用阳极氧化在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形成所述氧化覆膜,
所述工序(I)中,在所述铝基材的中心轴向的两端部配置支撑构件,以所述研磨体的至少一部分超出所述铝基材的轴向的端部的方式,使所述研磨体相对于绕轴旋转的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沿轴向相对地移动来进行研磨,
超出所述铝基材的所述研磨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支撑构件上,
将所述支撑构件的要配置所述研磨体的部分的表面相对于所述铝基材的轴向沿垂直方向切断的形状为圆弧状,所述圆弧状构成直径为与所述铝基材的外径大致相同或其以下的圆周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要配置所述研磨体的部分的外形为如下形状:构成外径为所述铝基材的外径的0.97倍以上且1倍以下的圆柱状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形为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要配置所述研磨体的部分由与所述铝基材相同的材质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I)和所述工序(II)之间,还具有以所述研磨体不超出所述铝基材的方式使所述研磨体沿轴向相对地移动来进行研磨的工序(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I)中,一边向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供给磨粒一边用所述研磨体进行研磨,并且去除残留在所述支撑构件的表面上的残留磨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工序(I)中,向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上的与所述研磨体接触的部分供给化学机械研磨用研磨液,并且在沿轴向移动的所述研磨体的后方清洗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而去除所述研磨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使所述研磨体从所述铝基材的轴向的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单向地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还进一步在沿轴向移动的所述研磨体的前方清洗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而去除所述研磨液。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研磨体的轴向的两侧向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喷射气体。
11.一种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圆柱状的铝基材的外周面形成有具有多个细孔的氧化覆膜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工序(I):一边使研磨体与绕轴旋转的所述铝基材相对地移动,一边用所述研磨体摩擦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对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整体进行研磨,其中,所述研磨体的沿所述铝基材的轴向的长度小于所述铝基材的轴向的长度;和
工序(II):在所述工序(I)之后,利用阳极氧化在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形成所述氧化覆膜,
所述工序(I)中,向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上的与所述研磨体接触的部分供给化学机械研磨用研磨液,并且在沿轴向移动的所述研磨体的后方清洗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而去除所述研磨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使所述研磨体从所述铝基材的轴向的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单向地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还进一步在沿轴向移动的所述研磨体的前方清洗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而去除所述研磨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柱状纳米压印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研磨体的轴向的两侧向所述铝基材的外周面喷射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46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
- 下一篇:长的中空制品的形成方法及实施上述方法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