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充放电系统和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4224.0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6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福永笃史;新田耕司;酒井将一郎;今崎瑛子;沼田昂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8 | 分类号: | H01M10/0568;H01M4/66;H01M4/80;H01M10/052;H01M10/0567;H01M10/0569;H01M10/44;H02J7/04;H02J7/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陈海涛;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放电 系统 充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特别地,涉及适于在高倍率下充放 电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能以高能量密度存储电能,并且近年来对其 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活跃的研究领域是使 用锂盐如LiPF6或LiBF4在有机溶剂如碳酸亚乙酯中的溶液作为电解质 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另一方面,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使用热稳定的且难 燃的熔盐电解质的熔盐电池的潜力。作为这样的熔盐电解质,例如, 报道了作为有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盐的离子液体(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963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近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用途甚至已经扩大到用于电动车辆的 电力存储。这样的应用范围的增加已经导致对在高倍率下的充放电特 性方面有所提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需求。然而,众所周知,当锂离 子二次电池在高倍率下运行时,电池的容量降低。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置 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和非水电解质,正极包含正极集电器和保持 在正极集电器上的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含锂的过渡金属 氧化物,负极包含负极集电器和保持在负极集电器上的负极活性材料, 负极活性材料包括选自锂金属、锂合金、碳材料、含锂的钛化合物、 硅氧化物、硅合金、锌、锌合金、锡氧化物和锡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非水电解质包含有机阳离子和第一阴离子形成的第一盐,和锂离子和 第二阴离子形成的第二盐,相对于有机阳离子和锂离子的总和,锂离 子的比例为不小于20摩尔%,在非水电解质中第一盐和第二盐的总含 量不小于90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充放电系统,所述充放电系统包含锂离 子二次电池,检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温度的温度测定单元,控制锂离 子二次电池的充电电流Iin的充电控制装置,和控制锂离子二次电池的 放电电流Iout的放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装置被构造为根据通过温度测 定单元检测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温度确定充电电流Iin。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所述方法 包括:检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温度的步骤;从充电电流Iin-k(k=1,2,…) 的至少两个预设值选择充电电流Iin,使得随着检测到的温度更高,所 选择的充电电流Iin更大的步骤;和在所选择的预设充电电流Iin-k下对 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步骤。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方法,所述方法 包括:检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温度的步骤;从放电电流Iout-k(k=1,2,…) 的至少两个预设值选择放电电流Iout,使得随着检测到的温度更高,所 选择的放电电流Iout更大的步骤;和在所选择的预设放电电流Iout-k下对 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放电的步骤。
有益效果
即使在高倍率下对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时,所述锂离子二 次电池也能实现高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正极的正面图。
[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取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负极的正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取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熔盐电池的电池壳的部分 被切掉的透视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沿图5中的VI-VI线的横截面的纵截面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放电系统的方框 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放电系统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放电系统的流程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42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