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发光材料及有机发光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3477.6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1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士·麦当劳;梅莉莎·史基摩;上野和则;宫崎浩;安达千波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401/08 | 分类号: | C07D401/08;C07D409/14;C07D413/08;C07D417/08;C09K11/06;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张世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发光 材料 有机 元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发光材料及有机发光元件。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而有用。通式(1)的Ar1~Ar3表示芳基,Ar2与Ar3相同,且Ar1~Ar3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经通式(2)所表示的基团取代的芳基。通式(2)的R1~R8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Z表示O、S、R9‑N、(R10)(R11)C或(R12)(R13)Si,R9~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发光材料而有用的化合物与使用其的有机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等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的研究正在盛行。尤其正千方百计地新开发构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电子传输材料、电洞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等并加以组合,由此提高发光效率。其中,还可见涉及利用含有含氮杂芳香环与咔唑结构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研究,迄今为止已有如果干种提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在构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一对电极间存在的发光层中,将下述通式所表示的含有含氮杂芳香环与咔唑结构的化合物用作主体材料。在下述通式中,Cz基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咔唑基或咔唑基亚烷基。下述通式的A为(M)p-(L)q-(M')r所表示的基团,M、M'各自独立地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为2~40的含氮杂芳香环,L表示单键、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为6~30的芳基或亚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为5~30的伸环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碳数为2~30的杂芳香环。p为0~2,q为1或2,r为0~2,p+r为1以上的整数,n及m为1~3。而且,专利文献1中,作为一例,揭示有将含有吡啶环与咔唑基结构的化合物用于发光层的主体材料。然而,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记载该通式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发光特性,另外,并没有记载具有除咔唑结构以外的类似骨架的化合物。
[化1]
(Cz-)nA
(Cz)(-A)m
[化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2/1088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如所述般含有含氮杂芳香环与咔唑结构的化合物,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其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层的主体材料而有用。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化合物是否能够作为发光材料而发挥功能那么并未进行研究。由于发光材料所需求的性质或功能与主体材料不同,因此专利文献1的通式所表示的化合物的作为发光材料的有用性不明确。另外,虽然专利文献1中例示有含有吡啶环与咔唑结构的化合物,但并没有记载具有吡啶环与除咔唑结构以外的类似骨架的化合物,也未预测作为发光材料的有用性。
本发明者等人考虑到这些先前技术的问题,以如下目的进行了研究:合成在分子中一并含有吡啶环与吩恶嗪结构、吩噻嗪结构、吩嗪结构、9,10-二氢吖啶结构或该二氢吖啶结构的9位的碳原子被取代为硅原子的杂环结构的化合物,并评价作为发光材料的有用性。另外,还以如下目的进行了潜心研究:导出作为发光材料而有用的化合物的通式,使发光效率较高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构成普及。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34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